第2章 虚心好学的小仲尼(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公元前546年,六岁的仲尼在家里跟着母亲学识字。
一天早晨,颜徽在将刻有汉字的竹简放在桌上,对儿子说:“丘儿,这是娘给你准备的一个月的课程,一个月内,你要学会这3oo多个字。”
“娘说的话,儿记下了,娘快教儿识字吧!”仲尼手舞足蹈地说。
颜徽在开始教儿子识字:“天、地、太、平”,仲尼逐一读、讲、写,全神贯注,学会几个字后,便催促母亲再往下教。
颜徽在说:“只会读写还不行,还要会刻写。”
仲尼立刻把学过的字刻写给母亲看。只用了六天的工夫,仲尼就把三百多个字学会了。
那时,社会阶级制度划分很严格。诸侯之下是卿,卿之下是大夫,大夫之下是士,这些人统统属于上流社会。在士下面是一般的农、工、商人,再下面便是奴隶。
仲尼属于士阶级。士以上各阶级的子女到了十三岁便开始入学。
那时学校很简陋,教师都是由村落的长老来担任。当时所学的主要是敬神祭祀的礼节。此外,就是对待长辈的揖让进退的礼仪和一些修身做人的道理。
仲尼同一般孩子一样,乖乖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但过了两年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以前,仲尼只是听讲,从不发问,而现在却主动提问请求别人解答。他常常对老师、对母亲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对任何一件事只要有疑问,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师和母亲有时也难免被问得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偏僻乡村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于是,母子俩便一同搬到鲁国的曲阜去住,仲尼就进了当地的学校。
仲尼这时候的学习态度,简单地说,就是“尚古”,也就是“崇尚古制”。“古”是指古代的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时代的政治和文化。这些帝王都以仁慈贤明著称,他们在位期间国家政治安定而修明,为民造福。可是,到了仲尼那个时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原来,在周天子支配下的各国诸侯,相互争权夺利,纷纷脱离王室控制,宣告称王,过去的修明政治如今早已被搞得混乱不堪。鲁国是东方的小国,势弱力小,随时有遭受他国兼并的危险。再加上国内权臣勾心斗角,形势更加纷乱。
仲尼目睹这种情形,不免怀念古代的修明政治和安定的生活,因而对古代的文化和先贤圣人的言行都很推崇。
十五岁前,仲尼学习了一般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些根本无法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由于家境贫寒,仲尼没有条件进入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高级学校深造,只好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仲尼后来回忆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向学了,从那时起就下功夫学习了《诗》《书》等典籍。
《诗》是周朝民间的里巷歌谣和朝庙的乐章。《诗》的绮丽、优雅、丰润和悠闲,一切都是歌颂古代周朝时期的盛况。仲尼曾在曲阜看到周朝派遣来的盲人乐团,便随音乐的伴奏学起《诗》来。
《书》是以记录三代时典莫训诂为主。如要明白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修明政治的施行情形,读这书是最为方便的。
对于《礼》,仲尼更为热衷。在曲阜,有司掌礼节的礼官。仲尼曾向他们请教过各种礼仪。
《乐》是五声八音的总名。仲尼后来曾学乐于苌弘。
《诗》《书》《礼》《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所整理的。再说,鲁国就是周公旦的封国,所以,仲尼当然很仰慕他。
母亲的精心教育、家庭的深远影响,使年轻的仲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勤奋好学,当时社会上要求一个士人必须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大科目,他都努力去掌握。进太庙时遇见什么问什么,表现了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仲尼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并且非常热衷于政治。他从小就树立了自己远大理想,决心步入仕途,中兴家业,出人头地。看小说,630book。cc
《大成至圣先师之孔子》第2章 虚心好学的小仲尼(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