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说的自然是梁鸿。他不知道傅晨的旧事,傅永鑫于他而言才是真正的陌生人。既然要公事公办,那就不掺杂任何私人感情。
傅晨放下电话,不经意间看了一眼窗外,雪停了。
事情也逐渐有了转机。
过几天之后,有一男一女两位青年敲响了木石社的门。柳砚书给他们泡了两杯热茶,轻声问二位所为何来。
“我们是从帝都来的。”接着是自我介绍,男的叫刘彬,女的叫董静颜。正是他们需要的文丑和老旦演员,二人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
刘彬道:“我们从毕业之后就进了帝京青年团,可是一直在最底层过得并不好,我们团长就推荐我们来你这里碰碰运气。他说你是个认真唱戏的好演员,搭的班子也差不了。”
柳砚书迟疑了一瞬:“敢问你们团长是……”
董静颜答:“是雷宇。”
柳砚书停住了手中动作,表情有些讶然。随即又笑起来,点点头:“替我谢谢他。”
团里还差几个旦角,武旦刀马旦还有大青衣都缺,傅晨去找了一趟严老师。
没多久,严凤鸣打电话来,说自己有几个学生底子都不错,可以推给他们看看。严老师的眼光错不了,他们很放心的照单全收。
场地、资金、人员终于齐备,木石社可以正式排戏了。
第一次演出犹为重要,要一炮打响把整个木石社的水平都展现出来,才能在梨园站稳脚跟。
首先少不了的是观众耳熟能详的骨子老戏。谁都能演,谁都看过,有所比较才能看出真功夫来。柳砚书执意给自己挑了全本的《上天台》,后头还得接《打金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傅晨定的是《红娘》,荀派花旦的“浪”劲,他拿捏得最好。娇憨俏媚的模样最是灵巧。
再接着就是要复排的冷戏。这是木石社的一大招牌,他们唱的戏别人不会,这便是巨大的竞争优势,也是柳砚书创立剧社的初衷。思来想去,柳砚书看中了《雁门关》这一出。
这戏又名《南北和》、《八郎探母》,当年王瑶卿梅兰芳等名家都演过,《同光十三绝》里的萧太后就是出自此戏。前半部分剧情与《四郎探母》类似,整体的人物、时长、情节起伏却都比四郎丰富许多。柳砚书看中的就是这出戏与《四郎探母》之间的牵扯,观众们既不会因为戏过于冷门而失去兴趣,反而会图个新鲜来看看不一样的八郎探母。
此戏最后是宋辽两方和解,夫妻子孙团圆的美满结局,比其他悲剧更适合作为开门戏。对于木石社今后的前途也有一个美好的寓意。
整出戏一共八本,全长八个多小时连台得演三天,近几十年因为太过难演逐渐淡出舞台。
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浓缩。删繁就简,将主要剧情和精彩唱段留下,把整出戏缩短为能在一天内演完的精华。
重排这戏的难度不小,光是柳砚书一个人来改剧本恐怕能力不足。正为此事愁着,有人推门进了排练厅。
“爷爷?”
柳一青竟然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雁门关》:四郎和八郎双双被擒,改换姓名与碧莲、青莲两位公主成亲。青莲将八郎放回去探母,未曾想八郎被母亲扣下,杨宗保拿着令箭骗开了城门,大破雁门关。萧太后大怒,派两位公主出战。没想到战场上遇见了两位驸马的原配媳妇,不敌,被擒回宋营。经过佘太君劝说,两位公主与丈母娘相认。女儿一去不回,萧太后气得头顶冒烟,此时得知剩下的这个驸马也是杨家将,下令把杨四郎和两双儿女全部绑上城楼作要挟。两军对峙时,八郎出场哭城,无果。两军交战,辽国不敌萧太后递上降表,佘太君欣然接受。母子夫妻团圆,从此南北和睦两国交好。(文中参考的是八十年代上海京剧院演出的版本。)
☆、恩怨了
柳家父母没有把柳砚书的事告诉老爷子,省得柳一青多操心。还是那天梁鸿陪着梁宴平去他家里唠嗑,才随口提到一句。
柳一青第一个变了脸色,怔怔看着梁鸿:“他……想自己挑班?”
梁鸿不明所以的点头。
恍惚之间,柳一青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
梁宴平朗声笑起来:“老柳!这可真是你亲孙子啊哈哈哈哈哈……”
柳一青苦笑。这个小孙子的人生一帆风顺,生活也一直无波无澜,他真没想到柳砚书也会有这种想法。
当年柳一青远渡重洋,也是存了这份心思的。可事与愿违,终究没能成功。
梁宴平笑声渐歇:“还不赶紧去帮他一把?”
于是柳一青就来了。
老爷子悠哉悠哉的晃悠进门,朝柳砚书道:“小家伙年纪不大,胆子倒是不小啊。头一回就敢排这么大的戏?”
柳砚书忙乖巧迎上前去:“这不是有爷爷来给我壮胆了嘛。”
有了老爷子担当指导,新编《雁门关》很快定了稿,开始分角色进入排练。
柳砚书的杨八郎延顺,傅晨的青莲公主。饰演四郎延辉的叫钱磊,碧莲公主是姚小琴,两人都是戏校附中毕业,比他们小两届。
姚小琴性子活泼,见谁都叫敬称,一口一个柳学长把柳砚书喊得怪不好意思的。
那天正在排练,姚小琴在功房里嚎了一嗓子:“学长!有人找!”
《逢场唱戏[京剧]》第91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