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292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将手头的一份奏折丢下,王福伸了一个懒腰,这已是离上次朝会的十日了,朝中几乎各个大臣都写了奏折进宫,一些离南京近的地方官奏折也开始送了进来,不过,多数奏折毫无新意,都是一些陈词滥调,火耗根本无人在奏章中提及,仿佛他们对突然消失的这一大块福利毫不关心一样。

&ldo;田成。&rdo;

&ldo;皇上有何吩咐?&rdo;

&ldo;准备一下,朕要出宫。&rdo;

&ldo;皇上,这次是要去军器局还是羽林卫军营?&rdo;田成问道,这是皇帝出宫后最常去的两个地方。

王福摇了摇头:&ldo;这两处地方哪里也不去,朕今日要去酒楼茶馆坐坐。&rdo;

&ldo;是,奴婢马上下去准备。&rdo;酒楼,茶馆,田成边走边挠了挠脑袋,眼下外面因为户部银行之事吵成一团,除了少数人,官员们齐声反对,宫中的奏章更是堆成山一样,皇帝怎么倒有闲情逸致到酒楼茶馆去了?

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皇帝要去哪里不是他可以管的,只要尽心侍候好就行,小半个时辰后,王福、田成、马秉杰三人已经出现在京城太白酒楼门口,在他们的身后,还陆陆续续的吊着二十多名侍卫。

虽然穿着便衣,可是王福也没有必要委曲自己,所用的衣料都是好料,一名跑堂伙计一看三人服饰不凡,连忙迎了出来:&ldo;几位爷,里面请,里面请。&rdo;

太白酒楼不算京城最好的酒楼,只能算中等,走进酒楼,一股吵杂的声音传来,酒楼大堂有二十多张桌子,其中大半桌子已经满了,显然这家酒楼的生意并不坏,田成听到各种声音,不由皱了皱眉头。

&ldo;三位爷,楼上有雅间,不知三位爷需不需要?&rdo;

&ldo;不必了,就楼下吧。&rdo;王福开口道。

&ldo;是,三位爷,这边请。&rdo;跑堂目光毒辣,他已看出王福才是作主之人,听到王福的话,将王福一行引到一张空桌上,道:&ldo;三位客官,你们要来些什么?&rdo;

&ldo;少废话,把你们店中最拿手的菜做几样上来就是,最好的酒也拿上一壶。&rdo;田成立在一旁道。

&ldo;好咧,客官稍等,酒菜马上就到。&rdo;

看着田成,马秉杰两人依然站着,王福微微皱了一下眉:&ldo;你们也坐下吧。&rdo;

&ldo;皇……老爷,我们……&rdo;两人都有一些期期哎哎起来。

王福瞪了一眼:&ldo;叫你们坐就坐。&rdo;

两人这才坐下,只是屁股依然不敢坐实,只坐了半边,王福进来后,陆续就有二三十名精壮的汉子进来,将王福身边的几个空桌都占领,王福皱了一下眉,向马秉杰使了一个眼色:&ldo;去,叫他们坐远一点。&rdo;

马秉杰连忙打出了几个手势,那群刚刚坐下来的汉子不得不又挪动位置,坐到更远的地方。

王福这次出来,就是想听听民间对于户部银行之事如何反应,当然不希望侍卫将他身边的位置占据,或许是民间对于户部银行之事当真是非常关注,隔着王福不远的一张桌子正谈到户部银行之事,一名身穿锦衣的中年人正大声道:&ldo;各位,你们可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设户部银行吗?&rdo;

这张桌子上共坐了五人,三个是四十年左右的中年人,两个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后生,三名中年人都穿着锦衣,除一名精瘦外,两人都有点大腹便便的样子,两名年轻人都是一身普通青衣,这五人,三人倒象是一幅生意人模样,两个年轻人应该是他们的子侄一辈。

&ldo;为什么?&rdo;听那中年人一问,两名年轻人顿时沉不住气,连忙问道。

中年人看了看左右,压低了声音:&ldo;我估计啊,朝廷肯定是缺钱用,要发行纸钞。&rdo;

&ldo;纸钞,常兄,你那来的消息,确切了没有?&rdo;另外两名中年人也紧张起来。

常兄摇了摇头:&ldo;这只是我猜的,我和两位一样,又不认识户部的官员,哪里知道确切情况。&rdo;

&ldo;常兄,你可吓死我们两人了,若真如此,我们不如早早将生意盘掉,回乡下买上几亩薄地种田度日。&rdo;

他们所说的纸钞其实是叫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曾在明初到中期一段时间通行,面额从一百文至一贯共分六种,由户部监造,这种纸钞开头应当说非常成功,依靠国家的力量通行全国,宝钞的印制和发行始终是集中于中央政府,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大明就很有可能让纸钞最终完全代替金银流通,到了崇祯时也不会弄得财政枯竭,或许是出身农民的原因,朱元璋的眼界显得太过窄了一些,大明宝钞一发行,就产生两个先天性的漏洞,使得宝钞最终只有成为废纸的命运。

第一个就是不规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完全是朝廷想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久之必然导至通货膨胀,宝钞越来越不值钱,洪武八年,宝钞开始发行时,一贯宝钞可以换一两白银,到了洪武十三年,一贯宝钞只值七钱白两,五年就跌了三成。

第二个漏洞就是朝廷只发行,不回收或少回收,朝廷用宝钞支付薪俸和军饷,向民间收取物资和金银财货,收租税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这种做法简直和赤裸裸的掠夺无异,为了推行宝钞,朝廷,曾实行户口钞盐法,门摊课程种种方法,户口钞盐法即每户配食盐一斤,收钞一贯。而门摊课程即店铺商人用钞交纳门摊课。

《恐怖档案》第292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