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留在平江和浏阳的一些农运骨干,也不断派代表到湘赣边界的农军和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驻地去探望。用红纸包了猪肉慰问官兵,要求他们打回平江、浏阳去,支援农民暴动。
于是,当地又有一些传闻:共产党又回来了,农民协会又起来了。一些农民协会会员又拿出昔日用过的鸟枪,用细布擦个锃亮。一些人抬出了藏在隐蔽地下的土炮,并在石头上&ldo;蹭蹭&rdo;地磨着梭镖和大刀,等待着暴动的号令响起。几个在安源的农民协会骨干分子赶回醴陵后,很快便在天华山的半山亭里召开了南四区委秘密会议,组织一些人捣毁了&ldo;南四区善后委员会&rdo;,设巧计杀掉了罪大恶极的劣绅贺勋成和杀人魔王&ldo;清乡队长&rdo;彭成美。并贴出通告说:
自从马日事变,豪绅更加横行。
勾结彭匪成美,企图镇压工农。
惨杀革命同志,实在可恶痛心。
今年八月十四,密决彭匪告终。
工农联合起来,实行武装暴动。
捉得敌人有赏,获得武器有功。
不当敌人向导,不替敌人探信。
紧紧团结一致,样似一个铁钉。
革命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第六章张家坊脱险(7)
这个通告义正词严。贴出后震动了全县。一些群众在前一段已经冷却了的心,这时开始热了起来。土豪们和地方民团则非常紧张,他们到处设立哨卡,加紧搜捕,并向省城告急,要求增援。
驻在铜鼓的浏阳农军也应当地群众的要求,逮捕了靖卫团大队长帅尚奎,枪毙了恶霸刘文先,打开牢房救出一百多名革命同志和受难群众。
种种行动,向社会预示着一场革命风暴就要来临。
毛泽东在安源的五天时间里,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最后将军事部署筹划完毕后,决定离开安源到铜鼓去,然后再去修水。
毛委员要离开安源了。几个党的负责人来到毛泽东住地,依依不舍和他告别。其中有个人说:&ldo;毛委员,从安源到铜鼓的路上,很不好走,到处都有团防设卡,经常随便抓人杀人。&rdo;
毛泽东说:&ldo;不要紧,路总是要人走的。&rdo;停了一会,他告诉大家,铜鼓一带的武装力量是这次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那里还有许多的事情在等着去做……随后,毛泽东就在潘心源和易子义陪伴下出发,后来,他们在路上被团防局抓住,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六、
当秋收起义打响第一枪的那一天,即1927年9月9日,暴动的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却遇到了一场生死考验。
9月6日上午,毛泽东在潘心源、易子义的陪同下,从安源出发赴江西省境内的铜鼓,准备去前一段从浏阳避居到那里的部队,即现在编成的起义军第三团,再从那里转赴修水的第一团。
从安源到铜鼓,一路上要爬无数座山峰,要走像蛛网般纵横交错的小道,潘心源说,&ldo;至少要走两百里山路。全靠两条腿,可不是说到就能到的呀!一路上还不知会遇到多少危险啊!&rdo;
安源俱乐部主任易子义抹了一把下巴上的短胡子,有些担心地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坚毅的目光眺望着远方重重叠叠的山峦,又转回来望着陪同他的两个战友,说:&ldo;即使龙潭虎穴,我们也要去闯的。起义爆发了,那里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啊!来,我们商量一下,就起程吧!&rdo;
一行三人同走肯定有些惹眼,为避免意外,他们决定保持一定距离行进。毛泽东化名为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但他认为这三个人就数易子义最打眼,易子义长期在安源俱乐部工作,名声显赫,他说:&ldo;老易,你在附近工作时间很长,大家都知道你的大名,我看也得给你改一个名字!&rdo;
易子义笑着说:&ldo;毛‐‐哦,张先生,行啊,你给起个名字吧!&rdo;
毛泽东想了想,说:&ldo;就叫易绍钦,你看如何?&rdo;
&ldo;呵呵,易‐‐绍‐‐钦?&rdo;易子义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一遍,点点头说:&ldo;行,那就叫易绍钦好了。我还要把这新名字记一记呢!&rdo;
就这样,毛泽东、潘心源和易子义三人绕过国民党有驻军的萍乡县,进入湖南浏阳县和江西万载交界的山区。山路越来越陡峭,树林越来越稠密,不时从深山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的怪叫,增添了一种恐怖气氛。
于是,经过商议,由向导易子义走在最前面,潘心源走最后面,毛泽东走中间,行走时三人拉开一定距离。
因山区羊肠小道交织成网,而且树木稠密,即使相隔很近,相互能听见脚步声而不见人影。三人相隔一定距离容易失去联系而走错路,所以,决定易子义每到容易走错的拐弯处,就放些树枝树叶作为路标。
9月9日拂晓时分,在浏阳张家坊,毛泽东等一行三人一早就起床,打算早点动身赶路。
正吃饭之际,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随之有人大声喊叫:&ldo;开门!快点开门!……&rdo;
一伙挨户团挨家挨户敲门查人,抓人来了!
难道是敌人闻到了气味,听到了风声,特来抓他们的吗?易子义非常紧张,顿时脸色刷地惨白。
毛泽东一边系着草鞋带,一边平静地说:&ldo;不要慌张,照常吃饭,由我来答话。&rdo;
《金秋烈焰》第52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