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21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瞧,一个&ldo;均&rdo;字,把我的意见否了。

4月22日,毛泽东在覆电中说:

&ldo;此次如攻长春,我们拟以新老八个纵队直接投入攻城,以两个纵队阻援。我攻域兵力与守域兵力对比,不到三与一之比,但即三与一之比,打援兵力则绝对是悬殊,故要攻城则不能同时打援。如敌不增援,我军在攻域中逐个争夺,消耗必大。能否维持消耗到底,而获得解决战斗的结局,尚无把握。有可能消耗到战斗末期,连队人数大少,无力续攻,使战斗出现僵持局面。届时敌增援,则可能与守敌会合。&rdo;

&ldo;目前对长春地形条件还不够具体了解,不知地形条件对我是否有利,须得实地侦察後才能看出。因此,我们对此战局无最后的确定见解。&rdo;15。

署名&ldo;李梁曹杨&rdo;16的电报&rdo;,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守城敌军的兵力、工事和战斗情况後,说:

经过我们仔细反复的考虑,认为目前作打长春除突破外要在纵深全歼长春守敌,占领该城的把握不大;如果打得不顺利,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其结果便我军有生力量遭受相当的消弱,仍难取得彻底胜利。而且全军中真能经受激烈巷战考验。战斗较强的尚不很多。但若有校长的时间付出较大的代价,亦有全歼长春敌之可能。

署名&ldo;黄赖黄&rdo;17的电报*,全文如下:

据俘虏供称:长春敌军虽有十一万人,但持枪作战者不到七万人。今日各师首长会议初步研究,无论政治情况。敌之设防与敌我优缺点之比较,胜利把握,较大问题是打的方法问题。必须周到考虑并继续搜集材料再研究後详报。

试打一下,林彪和李天佑有点怯手。倒是黄永胜魄力不减,觉得&ldo;胜利把握较大&rdo;。而且,他谈到了&ldo;政治情况&rdo;。无形的士气对比,无疑是敌情我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朱德也加入这场大讨论。

6月3日,朱德在给军委的电报中,挺详细地谈了打长春的九点意见18,认为&ldo;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rdo;。

毛泽东在&ldo;基本同意&rdo;的同时,始终如一地注目著北宁线,再三提醒林彪在打长春的同时,必须做好南下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6月中旬,&ldo;东总&rdo;决定对长春实行&ldo;久困长围&rdo;方针。

7月20日,&ldo;林罗刘&rdo;致电军委说: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19毛泽东挺高兴:瞧,又一个&ldo;均&rdo;字。

但林彪的&ldo;活思想&rdo;,并未彻底解决。

你一封,我一封,你来我往,电报大战。

各持己见,各行己见。毛泽东旗帜鲜明,几乎每封电报都不离&ldo;南下&rdo;这个主题。林彪苦思冥想,一个&ldo;均&rdo;字,又一个&ldo;均&rdo;字。李天佑和黄永胜等人怎麽想就怎麽讲,谁也不迎合谁,朱德更是话如其人。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人。

毛泽东有指示,有批评,有告诫,但绝无强迫命令:&ldo;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rdo;20林彪有照办,有反驳,有否决。明知不对毛泽东心思,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也有妥协,毛泽东同意打长春,是火候未到前的一种妥协。林彪的第二个&ldo;均&rdo;字,也不无妥协的成份。

谁也不知道毛泽东在口述或起草这些电报时,脑幕上是否问现过当初的&ldo;最後一战&rdo;和&ldo;保卫马德里&rdo;。谁也不知道林彪敢于违背毛泽东意志,执意坚持打长春时,是否想过那几封得意之笔的4a电报。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看到的,只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实往在的民主作风。

一场关于流血的政治的生动活泼的学术大研讨,百分之百的民主空气,绝对的&ldo;三不主义&rdo;。

辽沈战役枪炮未响,毛泽东已经打赢了。

毛泽东最终赢得中国,此为重要注释之一。

四寸4a电报

‐‐4a电报之四

北宁线上,攻势凌厉。

辽沈大战,箭在弦上。

辽沈战役学术大研讨,旦以连珠般的4a电报进入高潮,并在高潮处画了个圆满的&ldo;。&rdo;。

林彪仍在犹豫

10月1日,&ldo;林罗刘谭&rdo;在给各兵团、独立师、各纵、师、各军区并报军委,东北局的电报中,在指出锦州敌军&ldo;战斗力不强&rdo;,&ldo;城内建筑物及工事均不甚强&rdo;,&ldo;但由于锦州是敌之重要战略基地&rdo;,&ldo;敌必拚命与我争夺锦州&rdo;後,说:

锦州之战有根大可能发展为敌我两军主力的大决战,我必须以最大决心拿下锦州并于攻击锦州遏程中准备打沈阳出援之敌和长春突围之敌,利用敌人脱离城市进至分散而无工事的乡村(每村能容兵力必不多我易打),我各部应按照前电所规定两条战术大量歼减敌人,使这一仗锦打援打突围战役,或为解放全东北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但这一战役必然是极其紧张、激烈与连续的作战,望各部抱定打大仗打恶仗的决心,准确执行命令,不怕伤亡,不怕疲劳,不因伤亡泄气,不因疲劳偷懒,要准备付出重大代价去争取这一战役的全部胜利。(21)

决定和气魄都够大的了。

《雪白血红》第121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