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55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184师重建四次,最后和93军一道覆灭在辽西。182师和暂21师也屡受重创。也有上乘表演,吉林保卫战,&ldo;小狮于&rdo;摔得血肉模糊,终于成功,守卫团山的182师546团两个加强连,打剩6个人,5人重伤,阵地才失守。1948年3月撤退吉林,甚至被路透社记者称为&ldo;东方的敦克尔克&rdo;。

吉林撤退截击过60军,又参加长春围困战的独6师,有些老人说:和60军打,个对个,咱们不行。

依然是滇地乡音,60军的故乡永远是个伟大的地方,只是那军歌再也唱不响了,怎麽唱呢?&ldo;漂洋过海,开到了内战的战场?60军是卢汉的卫队,还是蒋介石的武装?……&rdo;

没了军歌的60军,成了&ldo;60熊&rdo;。

60军本来装备差,待遇低。收缩吉林市後,吉林省主席梁华盛不准60军进驻省属公产房屋。无奈,部队只好住进伪满营房、空闲民房和寺庙。军需给养,很少按时供给,新兵增补,要到锦州找93军同乡解决。驻地分散,供给拖欠,官兵愤懑,军纪难以维持。梁华盛大骂:甚麽60军?60熊?军不军,民不民,像一群乌合之众!陈诚上任後,在长春召见驻军长官,训斥60军:以後谁的军风纪不好,就取消它的番号,把它编掉,我陈辞修决不客气!

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60军头上。

仅有这把剑是不够的。

痛苦的分娩

一轮残月,照著一座孤城。

月光把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的建筑刷得惨白。没一丝儿风,没一点儿光亮,没一声响动,一切生命好像合不存在了。拆去门窗、房架的各种建筑,有的坍塌成一堆瓦砾,有的朝天张著大口,狰狞可怖。

空空荡荡的街道,柏油路面彼掘挖得坑坑洼洼。哨兵伴著&ldo;死倒&rdo;在路边徘徊,钢盔在月光下一问一闪,像游荡的幽灵。一声炸耳的枪响,空气颤栗了一下,更平添了几分死寂,曾泽生在窗前踱步。

中上个头,一副标准军人姿态的曾泽主,是个性格内向,做事精细,不动声色的人。

不动声色的曾泽生,此刻心头波翻伥涌。

守?即便共军不攻,也没几天守头了。跑过去的检条命,留下的都将像老百姓一样,横尸街头。

突围?他曾探问过新7军军长李鸿:&ldo;突围,60军是没希望了,你们还是可以的。&rdo;李鸿道:&ldo;38师都靠不住,现在是师长有师长的算盘,士兵有士兵的想法。简直是离心离德!现在是围在城里,还能这样守著。出去就散了!&rdo;(27)连王牌中的王牌都靠不住了,在饥饿面前人人平等,现在是谁能吃饱,谁就是王牌。

到能吃饱的那边去,从西南到东北,冰天雪地苦苦挣扎了两年,就是这个归宿吗?

5月中旬,184师511团团长张秉昌和544团副团长李峥先,被俘後释放回来,劝他&ldo;反蒋起义&rdo;。他冷冷地道:&ldo;这边倒倒!那边倒倒,这样的事我搞不来。&rdo;(28)。

和张秉昌、李峥先一道来当说客的暂21师师长陇耀,一年前,亲生女儿受共产党派遣,和母亲从云南来到东北。铁血硝烟中,猛见微微甜笑的妻子,青春焕发的女儿,多少夫妻恩爱骨肉情,可一谈到&ldo;反蒋起义&rdo;,立刻反目成仇。

在海城率184师起义的师长潘朔端,战役初期是决心顽抗到底的。有两个连长作战不力,立即将两人当场枪毙。

果子不熟透,是不会从树上掉下来的。

应该说,60军在黑土地的分娩,是怀胎於五华山的枪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一个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人下眼瞧。国民党愚蠢的为渊驱鱼政策,正中共产党下怀。但是,比之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终极理想,毕竟志不同,道不合。无论怎样受歧视、排斥,滇军和国民党大方向一致,根本利益相同。

或战或降或起义,潘朔端是火烧眉毛,刻不容缓。曾泽生的痛苦,在于有充裕的时间煎熬自己的灵魂。

19岁从军,23岁入黄埔。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嵌著各种文字、符号的伧弹、炮弹没有夺去他的生命,历史塑造了一大批像他一样的军人。

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是国家元首,代表正统,有几百万军队,还有美国支持。而且,在滇军将领中,他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称蒋介石为&ldo;校长&rdo;的人。自知比不得嫡系,但战争结束是不会没他一杯羹的。退守长春後,蒋介石亲自写信,祝贺他成功指挥吉林撤退,并晋升他为1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他感恩戴德,如获至宝,并请了长春一流古玩商,将蒋介石手迹裱好珍藏。

更强烈的是地方观念。

从一个小地主的儿子到滇军高级将领,他是龙云和卢汉一手提拔起来的。入越受降前滇军整编,多少人瞅著60军军长这个宝座,其中还有龙云的&ldo;龙子&rdo;。结果,却是&ldo;忠实可靠,治军得力&rdo;的他成了&ldo;军座&rdo;。为了&ldo;云南王&rdo;的基业,封建军阀也是颇有眼光的。而曾泽生们为报答知遇之恩,也不遗馀力,两肋插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擎著&ldo;青天白日&rdo;旗的滇军,第一面旗帜上写的是一个&ldo;滇&rdo;字。

五华山枪响,陇耀声泪俱下,要打回云南报仇。曾泽生何尝不想雪恨?是谁给了他高官厚禄?可老蒋是白给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最要紧的是保存实力。

《雪白血红》第155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