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由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一直恫吓,&ldo;如果德方不把波兰士兵当成正式战斗人员看待,而只是滥加处罚杀戮的话,英方将以相同手法对待手中的德军战俘&rdo;,古德里安最终说服了希姆莱,把波兰人当成战斗人员对待,不随意射杀、虐待战俘。但相较于投降,波兰人还是寄希望于突围。负责作战计划的佩乌琴斯基参谋长认为,老城内的据点已经日趋孤立,而且德军在人数上也占据优势,继续抵抗已属徒劳。
波兰永不灭亡第十二至第三十一天:老城血战(6)
从之前几天的等待来看,外界的援军也不可能解除对老城的包围。目前只有分散在若利博什的一支部队还有一定的力量。据此,他制订了8月22日的反击计划:届时,装备良好的700名&ldo;国内军&rdo;将从若利博什区向北进攻。与此同时,老城的守军也向外突围。希望能够里应外合,把老城和若利博什两地区连接起来,至少使它们能取得有效的联系,以改变老城的孤立地位。
然而,就在波兰军钳形攻势的两翼之间,横亘着施密特上校指挥的1500名德军。德军依托&ldo;但泽&rdo;车站的地形,在这一带筑起了大量混凝土机枪阵地和铁丝网,致使波兰军无法顺利前进并突破。另外,波兰人一贯的通讯联络问题也没有解决。自8月20日起,陆续有分散的部队单独展开突击,结果在德军一连串的机枪扫射后,&ldo;国内军&rdo;尸痕累累,80的士兵非死即伤。
8月22日夜晚,若利博什的&ldo;国内军&rdo;终于对施密特战斗群发起了总攻。部分老城的守军通过下水道潜入若利博什,与当地部队一起投入反击。佩乌琴斯基本人也亲自到若利博什前线指挥。但经过前几天的零星战斗,施密特的部队已经加强了警戒。面对从南北两个方向打过来的波兰人,德国人则在坚固的防御阵地之后。&ldo;悠然自得&rdo;地开火。于是,波兰&ldo;国内军&rdo;在防御炮火的弹幕前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化成了一片血海。就连一个奉命前去救援的老兵营也遭到伏击,险些全军覆没。
疲惫至极的进攻部队好不容易才逃出&ldo;斯图卡&rdo;和大炮构成的地狱,回到老城。加上向市中心的突破作战也遭到失败,&ldo;国内军&rdo;总司令部终于承认:执著于老城不后退,已经不再是勇敢的战斗,而是白白浪费士兵的生命了。在一片凄凉的气氛中,博尔将军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老城的所有部队一律分散撤退。
8月25日入夜后,博尔本人带着司令部人员,经下水道逃到了市中心,建立起了新的指挥部。不过,像这样许多人一起经下水道逃脱的方式显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不久德军就发现了这条极为繁忙的地下交通线。
波兰永不灭亡第十二至第三十一天:老城血战(7)
他们费尽心思进行破坏。在下水道出口的井盖上设置观察所,一听到动静就开枪射击。在主要下水道的交叉处设置铁丝网,甚至截断部分管道。不过,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瓦斯发生器:德军的工兵部队将特殊的瓦斯气体通入下水道,当瓦斯达到一定浓度后点燃,其连锁爆炸的强度犹如煤窑事故。在这种大威力武器使用过的地方,就连下水道中的猫和老鼠也被炸死,尸体像信封上的邮票一样牢牢贴在下水道的墙壁上。
从8月31日夜晚到9月1日之间,历时6天的老城撤退行动进入了最后时刻。严格地说,此时还在老城内徘徊的波兰士兵已经不是有组织的部队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准备向德军投降。&ldo;国内军&rdo;内部也开始出现崩溃的征兆。支持流亡政府的&ldo;国内军&rdo;指挥官、支持民族解放委员会的&ldo;人民保安军&rdo;(他们一开始没有参加起义,但随着战局恶化,主动加入了华沙的战斗)和主张投降的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内讧。博尔将军对保安军采取敌对立场,禁止&ldo;国内军&rdo;与之直接联系。他宣称:只有在&ldo;国内军&rdo;的帮助下,才能解放波兰。市民们对抵抗运动也不再热心,由于起义失败和德国人的疯狂报复,他们已经陷入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恐惧中。
9月1日清晨,最后2000名&ldo;国内军&rdo;士兵和3000名市民在下水道中辗转数小时之久,终于脱逃到市中心。另有一些人转进到若利博什。大部分士兵已经丢弃了武器,许多伤员溺死在污水之中。老城的废墟里留下了2500名重伤的男女,以及45000具波兰人的尸体。而在整个老城之战中,波兰军民仅死亡的就不下8万人。对一座城市来说,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到1944年9月2日,整个华沙北部除若利博什和马雷蒙特两个别墅郊区外,均已掌握在德国人手中。9月3日晨,柏林广播电台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ldo;在华沙的老城展开了一场激战。结果,我英勇的帝国军队已将叛军扫除殆尽。&rdo;
波兰永不灭亡第三十一天至第六十天:&ldo;华沙正望眼欲穿&rdo;
第三十一天至第六十天:&ldo;华沙正望眼欲穿&rdo;
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五周年,也是波兰遭遇德国入侵五周年。伦敦城里的波兰流亡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索斯科夫斯基发表悲愤的广播讲话,以纪念这个日子:&ldo;在英国政府的激励和保证下,波兰单独与德国周旋了五个春秋。波兰的秋季战斗(1939年)给了盟国宝贵的8个月时间,由此,盟国得以补充军备的不足,得以在伦敦和不列颠保卫战中获胜。这成为了战争的转机。整整一个月,孤独的华沙&ldo;国内军&rdo;英勇战斗、牺牲,盟军却坐视不救。这实在是一出悲剧,也令人困惑。虽则如此,我们依然相信:道义可以支配世界。我们不相信,人类的机会主义能凌驾于鲜血之上。对于那些曾经为保卫他国的首都而战,如今却无法守护本国京城的人们,世界果然能冷眼旁观吗?&rdo;
《被遗忘的较量》第15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