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90章 母子团聚道尽苦衷 君臣促膝分兵在即(第6/7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到底分兵与否,都说说看吧。”

徐修仁率先起身拱手。

“陛下,北徐州与索虏对峙已近半载,我朝律令有云:兵驻一处,方圆三百里之地当以粮草、布麻、青铁等物补充军需。”

“如今深秋已至,江东各地谷粟皆已收获,而北徐州有将士八万余人,以往年收成估量,仅需在二兖、二徐,加之南豫州之地征敛,便可补足军需。”

“如此,便无需分兵而治。”

“呵呵呵,徐令所言,未免过于臆断了吧!”

袁昂起身,稍作拱手。

“尚书省掌管天下民情,北徐州耗费如何,还请陛下允许度支尚书王迁奏报。”

“恩准!”

于是王迁跪地叩首,而后起身笔直的站着。

“自春夏以来,北徐州战事连连吃紧,朝廷三次补充兵员,日常军需消耗亦是逐日增加。迄今为止,北徐州对峙已耗费粟米五十二万斛,银钱五百一十七万,将士死伤共计两万五千余人,耗费器物、抚恤银钱尚无定数。”

王迁说完,退到了一旁。

袁昂再次上前,稍作拱手。

“度支尚书所言耗费,还在与日俱增。”

“如今北徐周边四州二十一郡,已提前征敛了两年调税,今夏江东各地大水横行,谷粟多已欠收。”

“若再行征敛,百姓便无粮可食。”

“如此倒行逆施之策,徐令是何居心!”

徐修仁眉头紧皱,这袁昂说的太过了。

朝廷在四州之地征敛不假,可并未伤到百姓根基,江东的土地极其肥沃,即便秋粮欠收还有夏粮做保障,再说那五十二万斛粮食也并不都是地方新征收的调税,里面有二十多万石是朝廷太仓和东宫仓的粮食。

而袁昂不建议继续征敛,也有他的打算。

虽然北徐对峙不是常态,但平时边关摩擦时北徐就有三万余甲士驻守,为的是防患于未然,毕竟北徐诸城一破,索虏就可以直逼京都建康了,那还得了。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南国在早年间就多次发动过北伐,意欲将北大门再往北推。可是几次攻下来,都无甚效果,今天攻下来的城池过些日子就会被索虏重新夺回去,寿阳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此来来回回,受伤的是数万将士,更是北徐和周边郡县的百姓,以至于数年间丰产不丰收,粮食、物品都被征缴补充军需了,哪里还有生存的基础呢!

如今两军对峙已有数月之久,征敛也跟着重复了多次,百姓早就没有余粮了。

袁昂的意思就是退兵,像之前一样,退守钟离一带,何必为了一城一池而耗费巨大呢!

“宣达啊,你观之如何?”

皇帝欠身看了看临川王。

“额。。。。。。陛下恕罪,臣弟身为扬州刺史,手中握着江东州郡民政,如今商讨江东征敛调税之事,臣弟理应回避。”

这就对喽!

人家临川王选择不发言了,在一旁听着就是,征与不征,伤的又不是自己,只是自己的腰包瘪了一些而已。

“宣达如此,亦是为了大局着想,那你们继续说吧!”

“陛下。”

七殿下低身拱手。

“分兵之策,乃是萧辰于北徐州劳军时提出。”

“臣弟有所耳闻。”

“我近日查看了北徐州驻防舆图,我部伍分为三处,若是全军固守,当然最为稳妥,只不过钱粮接济困难,如此下去免不了军心动摇。”

“而分兵之策,将我军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可从两军交界处甚至到敌军腹地搜寻补给。”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粮草军需,又能伺机骚扰敌军。况且敌军固守寿阳,频频犯我荆山之地,我军若无动于衷,时日一久终将气士全无,倒不如借此机会,振奋士气。”

“故而臣弟建议,从扬州南部州郡稍作征敛,补充北徐日常耗费。”

《遗梦南国》第90章 母子团聚道尽苦衷 君臣促膝分兵在即(第6/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