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esp;&esp;只是李隆基不听张九龄,觉得安禄山能有什么威胁呢,就把安禄山给放了。
&esp;&esp;事实也证明张九龄看人的确很准。
&esp;&esp;而李泌,也的确如张九龄所判断的一样,在官场上狠狠摔了跤,并且不仅摔了一回。
&esp;&esp;李长安觉得张九龄识人的本事的确高明,不禁凑到张九龄面前,好奇问:老师既有识人的本事,那老师觉得我日后前途会如何呢?
&esp;&esp;张九龄淡淡看了李长安一眼,轻哼一声。
&esp;&esp;刺史府那两个守门的门卫姓甚名何?张九龄却不说他如何看李长安,而是话题一转问起了与此完全无关的事情。
&esp;&esp;李长安思索了一下:一个姓何,一个姓陈,都是江陵人氏,陈三郎住在左五大街上,何六郎住在城西,和他那个卖羊汤的夫人一同住在店中。
&esp;&esp;你一个公主为何会对两个身份低微的守门士卒如此知根知底?张九龄问。
&esp;&esp;从玄武门之变后谁还敢看不起守门的士卒啊?
&esp;&esp;李长安瞪大眼睛,她不用开口说话,张九龄就能从她脸上的表情猜出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esp;&esp;张九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好歹你姓李。
&esp;&esp;农户拿着镰刀只想着种地,屠户拿着屠刀便想杀猪宰羊,将军拿着刀剑就想要上阵杀敌。
&esp;&esp;刀如此,人亦如此。
&esp;&esp;寻常人看到守门的士卒,只会想到此门不可擅闯。李长安看到守门的士卒,想到的却是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
&esp;&esp;张九龄已经看到了李长安的志向。
&esp;&esp;到最后李长安也没能从张九龄口中听到他对自己的评价,只能悻悻而返,心想迟早就要发生的事情,提前知道了也没什么意思,她又不会因为张九龄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行事。
&esp;&esp;
&esp;&esp;对李泌的心思,李长安也能猜到几分。
&esp;&esp;都是少年天才,谁能服谁呢?李泌如今也就十五岁,换到后世也就是初入高中的学生,李长安先前十五岁的时候也看着年级第一不服气,两个人你拼我学的争了三年,最后以李长安高考多一分险胜她那个高中还只是市重点呢。
&esp;&esp;而如今站在李长安面前的李泌可是名满天下的天才少年,心气只会更高。
&esp;&esp;就像张九龄说的一样,这样的少年天才,不狠狠跌一跤,绝不会承认自己弱于旁人。
&esp;&esp;加上张九龄那日说的那番话,李泌特意谋求玉溪县令一职,估计就是打算和她比比治理地方的本事了。
&esp;&esp;张九龄看看站在自己身侧的李泌,又望望站在三步外的李长安,心中满是看热闹的愉悦。
&esp;&esp;年纪大了总是爱看小辈热闹。
&esp;&esp;无论是李长安还是李泌,在张九龄眼中都还只是个孩子,张九龄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他最大的一个孙子都已经娶妻生子了。李长安和李泌在张九龄眼中都只是他的后辈。
&esp;&esp;两个后辈要比一比谁更厉害,张九龄乐见其成。
&esp;&esp;张九龄静静看着李泌和李长安离去的背影,在心里评估着二人的输赢。
&esp;&esp;李泌有宰相之才,这是张九龄对李泌的评价。李泌是一块玉石,只需要稍加打磨,磨去他的年轻气盛,他就是张九龄见过的最好的一块美玉,这样的人注定要封侯拜相,张九龄丝毫不怀疑李泌的成就会高于他。
《[历史同人]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第108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