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33章 生命的孤独出走(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那个年代,也是被冠以垮掉一代的时候。从两方面来看,谁也不能达到目的。

华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宛如紧绷的弦,在日常的教学互动中逐渐失去和谐的音调。老师布置的作业,于华而言,仿若例行公事,总是敷衍了事,这让有着数十年教龄、阅尽各类学生的老师心生不满,暗自揣测华是否因身处2班而滋生自满情绪,毕竟在他眼中,华的天赋平平,学业表现也不过尔尔。而华对待作业的不认真,皆被老师敏锐察觉。

其实,华内心深处也渴望能出色地完成作业,只是有时老师的要求晦涩难懂,她只能在订正时尽力弥补。

月考过后,事情迎来了转折。华的语文成绩不尽人意,老师要求订正答题卡,并逐个叫学生至办公室谈话。轮到华时,她匆匆抓起答题卡,聆听着老师的讲解,却感觉如坠云雾,恰似我曾经的体验,那些讲解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华的思绪不禁飘远,想起小说中主角们用八国语言畅谈《论语》等精彩情节。“总之,语文学习重在广泛积累……”老师的话语在耳边回荡。

当晚自习,老师就简单题答错一事高谈阔论,指责当下学生被初中教育体系禁锢,思维僵化,只知死记硬背答题模板。华听在耳中,却难以认同,想起初中老师的悉心关照,她觉得老师此举有失偏颇。

华本就倔强,对老师的数次提醒置若罔闻。就如老师反复强调要写好字,作业本上的批注华也视而不见。

老师的批评有时严苛至极,“何其可悲”这样的话语让华心生反感,只觉有个无形的权威在身边指指点点,厌烦之情溢于言表。实际上,班里反感老师的学生不在少数,毕竟当众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场景已上演多次。

“有个性可以,但需有实力支撑。”班上许多同学的愤懑,源于老师的独断专行。他曾宣称:“上课不认真,考试就拖你出去,不让答题,我教书多年……”还会挑衅道:“觉得有理,就来和我这老文科生理论。”脸上挂着自信满满的神情。

老师也曾是我的授业者,彼此有过摩擦,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为续写这段故事,我觉得有必要出面阐释。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我曾在信中向老师倾诉不满,如今回首,却深感庆幸,老师只是课堂上的讽刺,未彻底对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曾认同对年轻人激进言论应宽容以待,也明白老师非完人。而后,也渐渐理解了规矩的意义。老师所求不过是基本尊重,以其学识,当之无愧,只是当时年少气盛,误把平等当作沟通基石,如今方知,平等需靠自身争取。老师讽刺时,我虽低头,心中却满是不服。

韩寒曾言,被嘲笑乃平常之事。那年,我是否也如老师一般,难以接受被轻视呢?有作家在《诗的正义笔记》中提及,将年少欺凌者之名用于小说反派,是否略显狭隘?后来我惊觉,自己与老师竟有相似之处,皆有些刚愎自用。

我找老师取回信件,老师妥善保存,交还时完好如初,接过信的瞬间,仿佛收回了曾经的年少轻狂。

临别之际,老师将我唤至跟前,诚恳致歉,并表示会关注其未来发展。我深感意外,内心愧疚,自觉那封信太过冒昧。至于老师的关注之语,当时年少的我并未在意,坚信自身价值无需他人认可。

在华与老师的故事里,我更倾向于深入刻画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如同《罪与罚》中人物的心灵蜕变,华也在经历种种后有所感悟,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过程,恰似江河奔腾,势不可挡。

华和老师本质上有相似之处,皆是聪慧之人,而这份聪明也成为他们前行的阻碍,过于依赖自身判断,在人生十字路口,他们都毅然选择自己的道路,不为流言蜚语所动,亦无悔意,认定其他选择不过是殊途同归。他们甚至鄙夷那些怯懦者,一路走来,皆是依靠自身力量拼搏。

不同的是,老师年事已高,在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一定的权威和经验,这本是优势,却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他突破自我的枷锁。华领悟人生真谛的步伐稍缓于老师。老师常常提及往昔辉煌,华却对过去兴致索然,并非过去平淡无奇,实则她独自走过的岁月同样波澜壮阔,只是领悟的契机和方式有所差异。

老师回忆,高中时临近高考半年,假期在家帮父母劳作,一日午后,坐在田埂搓着麦秸,望着仍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母亲,他突然说:“这般下去,恐难出一个大学生。”母亲抬头,或许微笑着说:“那你把牛牵去卖了,租间房安心备考。”次日,他便卖牛租屋,全心投入备考。或许是母亲那质朴的笑容和坚定的支持,赋予了他改变命运的力量。

华的童年也曾漂泊不定,辗转于封建的爷爷家、母亲住所和外公家之间。二年级时,在学校与同学冲突,用铅笔伤人,自己眼角也受伤流血,视野被血色浸染,却不知疼痛,或许是内啡肽的作用。面对对方家长的指责和厌恶,她茫然无措,最终由母亲出面解决问题。

在华与老师的这场人生交汇中,他们的矛盾与冲突、成长与感悟,皆交织成一幅生动而深刻的教育画卷,引人深思教育的本质、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个人成长的曲折历程。他们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凭借着自身的倔强与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可能经历的片段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这一场场的碰撞中,逐渐找寻到那个更好的自己,以及对教育、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华与老师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人生篇章。

《湖畔诗人》第33章 生命的孤独出走(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