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3/10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二叔,你怎么受伤了?”姜尚离很敏锐的发现,姜大维脸上有些青肿和擦伤,身上也有些湿淋淋的。
“不碍事,吃饭。”姜大维摆了摆手说道,然后呼喊妻女出来吃饭,小家小户倒是没有朱门大户那般规矩森严,一家人都习惯了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每人分了一碗稀饭后,林媛这才将桌子上用碗扣住的瓷盆给掀了开来,散发淡淡清香的菜品,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四条巴掌大的鲫鱼,被煮成了清汤,汤面上还飘着些许的葱花。
看着鲫鱼汤,再看看姜大维脸上的擦伤还有尚未干透的衣服,姜尚离又岂会猜不出究竟是怎么回事。
分明是姜大维出去捕鱼,然后不小心滑倒后受了伤。
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临近黄昏的河水,还是相当清凉的,想来姜大维还是吃了不小苦头的,一想到这里,姜尚离心里就有些暖暖的。
围着桌子坐好后,坐在上方的姜大维伸出了筷子,给姜月面前的碗里放了一条,然后给林媛和姜虎母子两个面前也放了一条,最后两条却全部放在了姜尚离面前的碗里。
“都开始吃吧。”姜大维满脸笑意,夹了两根青菜放在了碗里,配着稀汤喝了下去,姜虎人小,倒是直接伸手抓起了鱼,然后可怜兮兮的举到母亲面前。
他虽然小,但是也知道,鱼肉是有刺的,林媛微笑着接过儿子手里的鲫鱼,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剔去鱼刺,然后喂进儿子嘴里。
至于姜月和姜尚离,看到姜大维和林媛碗里除了青菜外空空如也,却是下不了口去吃,尤其是姜尚离,他的面前可是足足两条鱼的。
“都吃啊,我都吃过了。”姜大维笑着说道,至于事实上究竟有没有吃,姜尚离自然能够猜出来的。
姜月可没有姜尚离两世为人的经验,再加上小肚子饿了,所以听到姜大维的解释,倒是不疑有他,直接低头开始大口朵颐了起来。
姜尚离微微皱了一下眉,心里还是有种食不下咽的感觉,姜大维也看出一丝端倪了,他知道,这件事恐怕是瞒不住姜尚离的。
敲了一下桌子,姜大维虎着脸说道:“六郎,快吃吧,这几天好好补补,到时候一举考中秀才,甚至是进……举人,来给我姜家光耀门槛。”
一说到秀才和举人,姜大维的脸上有些说不出的庄重:“百年前,西姜村八太爷可是一路过关斩将,直接高中进士的,现在整个西姜村都发达了,大都落户在帝都了。”
说起这件事,也是东姜村众人心中永远的痛,东西姜村本就是一个祖先,后来家大业大,就分成了东村和西村,本来两村发展相差无几的,但是百年前,西姜村一位先辈直接考中了进士,整个西姜村都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大都搬到了帝都居住。
帝都和稽原乡的教育和生活水平简直是天差地别,就像是西姜村的人,到了帝都,即便是天资不行读不了书,但是至少眼界开阔了,不会像东姜村的人这般,读不了书就只能种一辈子的田。
而东姜村虽然没能随之搬迁到帝都,但是也是享受到一些余荫的,比如村学里面那些书,不然的话,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怎么可能有数以百计的书籍?
骨子里面,东姜村对西姜村的遭遇还是有一种深深的羡慕的,所以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后辈们,同样出来那么一个人才,让整个村子的命运都发生改变。
刚才,姜大维其实想说的是进士,不过想到姜尚离一直以来表现的平平庸庸的,就改口成举人了。当然,在姜大维心里,姜尚离能够考上秀才,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感受到姜大维一瞬间的热切,姜尚离心中也有了些许触动,一直以来,自己貌似只顾过自己喜欢的平淡生活,却忽视了亲人的感受,忽视了他们的想法,不是每个人都是甘于平淡的。
“举人吗?进士吗?也未尝不可啊。”姜尚离心中下了个决定,想起这个不凡的世界,一直以来甘于平淡的心,在那一瞬间也有了触动,他一直以来都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但是现在想来,这简直是另一种对心性的压抑!
再这么平淡下去的话,说不定整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废了。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不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的风土人情,岂不是白走这么一遭了?
心结解开,姜尚离此刻感觉身体里充满了活力,夹起面前一条鱼直接放在姜虎的碗里,笑着说道:“行,那就先考个举人!咱家十七郎将来不但要考举人,还要考进士!”
“进士!进士!”姜虎懵懂,还不懂这些,只觉得这个很有趣,就拍着巴掌叫了起来,犹豫的看了一眼面前的鱼,最后还是将碗推到了姜大维的面前,擦了把口水,说道:“爹,吃鱼。”
小家伙也看出来了,阿姐面前有鱼,六兄面前有鱼,自己和娘亲面前也有鱼,唯独姜大维面前没有鱼。
姜大维看了姜尚离一眼,又看了姜虎一眼,伸手在姜虎脑袋上摸了一下:“既然是六郎给你的,那你就吃吧,爹刚才吃过了。”
姜虎歪了歪脑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还是丝毫不怀疑姜大维说的话的,所以被姜大维拒绝后,将碗拉了回来,然后抬头看着林媛,细声道:“娘,你吃鱼。”
“娘也已经吃过了。”林媛温婉的笑道。
“唔,阿姐和六兄都有了,那我就吃了。”姜虎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的说了一遍,然后才将鱼交由母亲剔刺。
“古有孔融让梨,今有十七郎让鱼,他日必成美谈。”姜尚离笑着说道,引起了屋子里一阵会心的笑声。
晚饭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结束,姜大维便打发姜尚离去休息了,姜大维年幼时也参加过乡试,不过屡试不中,最后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再加上年龄见长,才放弃科举。
但是毕竟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姜大维也算得上“有经验”的过来人了,当然知道按时休息是很重要的,至于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事情,姜大维可没有想过。
一则是家里穷,没有灯油钱;二则是姜尚离也没有夜读书的习惯。
第二天一早,姜大维便出去劳作了,乡试过后中秀才的学子,便要启程去阳澄县,去县学进修两个月,然后择其优者,参加六月份整个学道内的府试。
当然,科考和姜大维没什么关系,姜大维只是被征集去修路,因为是事关科考的“义举”,所以没有工钱,不过中午管一顿饭,姜大维早上去修路,吃完午饭便可回来了,也不耽误农活。
《蛮荒路》第38章(第3/10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