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78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至于是不是最用心,便不好说了。

天和帝看着这万寿青花瓷瓶,点了点头,道了声:&ldo;不错。&rdo;也没有多说什么,便摆手示意其退下了。

晋王告退时,明显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反而带着些失望和懊恼。

接下来,其余诸皇子中,年龄还小,没有出宫建府的皇子,送的礼物价值稍微轻一些,至于赵王韩王,接如魏王一般,贺礼皆是贵重而不失礼即可,而燕王的贺礼却有些新意,是一件由象牙雕制的群仙祝寿龙船,虽然不是极为贵重,但胜在精致小巧,龙船分三层,每一层雕制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灵气逼人。

对于这件贺礼,天和帝还特意让人拿到自己面前欣赏了一下,虽然没说什么,但只这番动作便足以说明一切了。

诸皇子贺礼结束后,便是公主进献寿礼,因着礼同公主的身份,沈皎也属于这一批。

比起诸皇子费劲心思搜罗各种贵重的寿礼以博得天和帝的喜爱,公主们虽然也有些发愁,但却简单多了,毕竟有什么能比自己亲手做得更有孝心呢?

况且,因着女儿少的缘故,天和帝对,公主们很是宽容,特别是作为唯一没有出嫁的女儿五公主。

&ldo;儿臣祝父皇洪福齐天,寿与天齐。&rdo;五公主笑盈盈地祝寿道。

&ldo;五公主进蜀锦长袍一件。&rdo;内侍唱道。

&ldo;亲手做得?&rdo;天和帝和蔼地问道,然后对一旁的胡喜道:&ldo;拿过来让朕瞧瞧。&rdo;

&ldo;儿臣亲手所做才敢拿到父皇面前,才是儿臣的孝心。&rdo;五公主回道。

天和帝看着眼前的长袍,针线缜密,上面仙鹤等图案虽比不上自己平日里的衣裳,上面的寿字也无论是绣工还是字的水平都只算得上一般,但意义可是大不一样。

&ldo;朕的五公主就是心灵手巧,蕙质兰心。&rdo;天和帝夸奖道,然后又吩咐道:&ldo;将这衣服拿回紫宸宫收起来。&rdo;

&ldo;儿臣谢父皇夸奖。&rdo;五公主笑着谢恩到。

一旁的胡喜立时将衣服接下,应是。看着手中这连宫中最普通的绣娘十分之一都比不上的衣服,胡喜吩咐着一旁的内侍小心收起来。这公主自然不能和普通绣娘相比,这能做出一件衣服来就是好的,就会被陛下喜欢,毕竟之前几年几位公主送的都是一些小物件的绣品,五公主能做出一件常服,就是好的。

特别是最近永宁公主和其驸马的事情又闹到了陛下面前,外面到处传皇家公主骄横跋扈,目无王法,仗着身份对丈夫和夫家肆意欺凌,损害了皇室的名誉,陛下正有些恼怒,如今五公主的贺礼正好说明了皇家公主也是蕙质兰心的,也是心灵手巧的,更是孝心可嘉,而永宁公主只是个例,毕竟其她公主也都是夫妻不是?

下方众人看着五公主的贺礼,居然和太子得到一样的被收入紫宸宫的待遇,并被天和帝赞扬,这连太子都比不上,看着五公主的圣宠,不禁在心中各自算计起来。

五公主看着便不是永宁公主骄纵跋扈的性子,娶这样一位公主回去,对家族的帮助不言而喻。公主都有些脾性,毕竟是天之娇女,在正常不过,可要是向永宁公主一般,娶回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便需要好好权衡了。

一旁的晋王看着五公主只准备了一件衣服,就被自己父皇如此赞誉看重,出尽了风头,心中怒火中烧,他的那件寿礼可是从半年前就开始烧制,废了不知多少银钱,就得了句不错。

而太子和五公主呢?

晋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因着知道这是天和帝的寿宴,才勉强压制住了怒火,低声嘟囔了一句:&ldo;父皇偏心至极。&rdo;

坐在一旁的晋王妃听到这句话,嘴角微微抽动,对晋王没有丝毫要关心的意思,端庄地坐在一旁,正色低声道:&ldo;殿下,这是宫宴。&rdo;

说完,也不待晋王回话,只是继续将目光放在殿中的少女身上,完全没有灾搭理晋王的意思了。

第116章寿礼

沈皎从容的走到殿中,对着天和帝贺寿道:&ldo;能当浊世为清世,始见君心是佛心。九野黎民耕浩浩,百蛮朝骑日駸駸。今朝献寿将何比,愿似庄椿一万寻。&rdo;

&ldo;元嘉祝皇舅舅万寿无疆,寿与天齐。&rdo;

&ldo;元嘉郡主进温凉玉圭一件。&rdo;

&ldo;温凉玉圭?拿来给朕瞧瞧。&rdo;天和帝笑着吩咐道,眼中带着好奇。

内侍将玉圭呈上,只见一枚刻着&ldo;日月星辰&rdo;和&ldo;海水江崖&rdo;的玉圭被放在紫檀木所制的盒子中,上手拿起盒中的玉圭,眼中不禁有些诧异,&ldo;此玉上温夏凉,倒也不愧温凉玉圭之名。&rdo;

&ldo;一温一凉之感,能生于一块玉之上,倒真是奇特。&rdo;天和帝把玩着手中的玉圭,赞道:&ldo;这样的玉,怕是天下也难有第二件,元嘉能寻到此物给朕祝寿,当真是孝心有加。&rdo;

晋王听到天和帝这样的话,刚刚平息的怒火又再次兴起,他的父皇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偏爱元嘉,给父皇送礼,谁不是花了千百个心思,如此说来谁不是孝心有加?

只偏偏称赞元嘉一人,也不知道其究竟给父皇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父皇的心偏成这样。

&ldo;此物是元嘉机缘巧合之下,在一位商人那里得到的,见此玉温凉双生,实为罕见,便命人将此玉雕成玉圭,进于皇舅舅为寿礼。&rdo;沈皎将此物的来处一一说出。

《荣锦路漫漫行全文阅读》第178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