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60章 阿嬷(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河那边,是绵延的战火。阿嬷望着那片被硝烟笼罩的土地,泪水一滴滴地落下。她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安好,不知道他们何时才能归来。但她坚信,孩子们是为了正义而战,他们一定会平安归来。她会在心里默默为国家加油,为那些奋战在前线的战士们鼓劲。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嬷每天都在祈祷,祈祷战争早日结束,祈祷孩子们能够平安归来。她依然忙碌着家务,照顾着阿公,但心中的那份牵挂却从未减少。

终于,和平的曙光来临。战争结束了,人们欢呼雀跃,庆祝着来之不易的和平。但阿嬷的心却愈发沉重,因为她等的人,却始终没有回来。

她知道,她的孩子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成为了烈士,他们的英魄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阿嬷望着远方,眼中满是泪水。她虽然悲痛,但心中也充满了自豪。她知道,孩子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付出了一切。

“咱国家太平了,孩子们,你们放心吧。”阿嬷经常对着天空轻声说道。她也依然守望着那个门口,守望着孩子们曾经离去的方向。她会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述孩子们的故事,讲述他们的勇敢和奉献。她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段历史,她希望如果英雄回来还有人记住他们!记住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英雄们。

岁月流转,阿嬷渐渐老去。但她的故事,却像一颗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这个村里的所有人基本都被阿嬷讲过这个故事,他们记住了阿嬷的坚守,记住了那些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他们大概也知道,了和平来之不易,是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后来这个小山村火了,阿嬷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传承着那份爱国精神,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着。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赖多多也是听过这里歌词的“听人说”描绘出阿嬷形象的间接性,仿佛阿嬷的故事是从长辈们的讲述中传承而来,先奠定了一种怀旧且略带神秘的情感基调。

“裹着小脚”和“困在深山里”这两个细节,也立刻勾勒出阿嬷所处环境的封闭和传统,能让听众一下子感受到阿嬷那时的命运无奈与局限!

“她和阿公是包办的,

大字也不识几个,

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

唱到“包办”时,赖多多的带有一点无奈的叹息。

“大字也不识几个”唱得比较平缓,是那种陈述事实习以为常的感觉。但又在“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这就稍微加快节奏,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当时这样的婚姻过程的太仓促了。

赖多多很喜欢周林枫的歌!其中这个“包办”一词直接就体现出阿嬷婚姻的被动性,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还有“大字也不识几个”和“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一两句话,简单粗暴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在教育和婚姻上的困境,也让听到歌的观众更好的对阿嬷所处的封建礼教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

“炊烟飘过,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

压弯她不止柴火”

赖多多在唱“炊烟飘过”时,声音非常空灵,在回忆,或者在想念,也仿佛看到炊烟袅袅升起的画面。

“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她故意把“压弯”两个字唱得沉重有力,突出阿嬷的辛苦。最后一句“压弯她不止柴火”也适当提高音调。

原作者周林枫从阿嬷的婚姻生活过渡到日常操劳的场景,描绘出阿嬷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

“炊烟飘过”有一种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感,而“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则生动地展现了阿嬷身体上的劳累。“压弯她不止柴火”是一种升华,暗示阿嬷被生活的重担全方位地压迫,赖多多在想,这句是不是也包括了对子女的思念等精神上的负担?

“黄昏日落,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

但很快,赖多多的声线变了,在唱“黄昏日落”时,声音带着一点温馨的色彩。

“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这句,身体还有声音也跟着把“敲着”和“歌唱着”唱得有节奏感,阿公的悠然自得,与阿嬷的辛苦形成对比。

那时候的他们男的白天上工,女的也要,回来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生孩子都可能在地里直接生的。

所以按照赖多多自己的理解,让观众听出了在阿嬷辛苦劳作的背景下,阿公的形象出现,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感觉。

但歌声温暖,像是在这黄昏日落的场景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祥和,尽管生活艰难,但夫妻之间仍有简单的生活情趣。这也体现出阿嬷在艰苦生活中的一丝慰藉,让听众感受到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质朴情感。

【晚点会再发两章,但不要忘记点书架和催更哦~】

《女配逆袭成功是什么歌》第160章 阿嬷(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