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75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esp;&esp;总之在这两个丧良心的政策下,长安城是粮食充足了,也不用隔三岔五皇帝带着一堆人去洛阳吃饭了,李隆基在兴庆宫内高枕无忧,对洛阳也就越发不看重。

&esp;&esp;这就给了李长安可乘之机。

&esp;&esp;长安城在老登眼皮子底下碰不了,洛阳完全可以伸手碰一碰。

&esp;&esp;国都的意义不仅是一座拥有巨大人口和繁华程度的城市,更是大唐百姓精神的象征。

&esp;&esp;安禄山都知道打下长安后再登基呢。

&esp;&esp;李亨本来有机会能将安史之乱平定,结果却因为自己地位不太正迫切需要打下两都来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从而强攻两都,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向吐蕃借兵。

&esp;&esp;李长安要想成大事,洛阳和长安也是绕不开的两座城市。

&esp;&esp;李长安提笔将伊川县上画了个圈,这是洛阳的门户,易守难攻,又将洛阳县圈了出来。

&esp;&esp;这两个地方,她想要。

&esp;&esp;李长安闭上眼睛,一张巨大的网络在她脑中展开。

&esp;&esp;洛阳今年的洪水灾害,洛阳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自己手底下有的人手,河东贵族集团,武则天和武惠妃在洛阳经营的势力,这些点之间延伸出脉络一个一个串联起来,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将洛阳城覆盖在内。

&esp;&esp;洛阳城交通发达,粮食充足,很适合建立一个巨型交易市场。

&esp;&esp;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李长安知道她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也很擅长利用她的优势。

&esp;&esp;正好颜真卿守孝时间也到了,也该入朝了。李长安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esp;&esp;颜真卿,她至亲至爱的老师,出身清贵,自身能力也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知道变通的心,而且一心为天下苍生,心怀大义。

&esp;&esp;开元二十六年,抚养颜真卿长大的母亲殷夫人去世,颜真卿赴洛阳丁忧三年,如今已经是开元二十九年,再过几个月颜真卿的三年守孝期就到了。

&esp;&esp;颜真卿在洛阳丁忧三年,洛阳本来就算他半个老家,而且颜真卿的资历也足够老,洛阳县县令还够不着,伊川县县令的位置活动一下应当还是能谋到的。

&esp;&esp;确定完人选后,李长安愉快地抽出一张信纸,开始问候自己已经数年未见但是书信从未断过的老师。

&esp;&esp;等颜真卿回来以后,她就给颜真卿谋伊川县县令位置,然后她就跟着去洛阳,正好直接通过运河从荆州往洛阳运物资,筹建贸易市场,同时带动洛阳和荆州两地发展。

&esp;&esp;在这之前,她得先考虑救灾。

&esp;&esp;李长安透过窗子看着外面的天空,眼中却满是担忧,今年洛阳有洪灾,河北大雨雪,实在不是个太平年岁啊。

&esp;&esp;

&esp;&esp;殿试。

&esp;&esp;李隆基坐于高台上,下方士子皆坐在案后奋笔疾书。

&esp;&esp;哪一个是沈初?李隆基轻声询问伺候在侧的高力士。

&esp;&esp;高力士指了指坐在右侧,只觉得他写的策论和自己心中所想竟然不谋而合,即便是细微处有偏差也只是君臣看法不同罢了。

&esp;&esp;李隆基此次出的殿试题目乃是关于攻打吐蕃,他是存了对外扩张的心思,既然要做圣明天子,自然应当文武双全。

&esp;&esp;文治,李隆基自觉自己开创的盛世已经比肩贞观之治,武功上自然也不能与太宗皇帝相差太多。

&esp;&esp;沈初的策论中便指出吐蕃狼子野心,不怀好意,势必为大唐大敌李隆基尽管没觉得吐蕃有什么难打,不过沈初写得倒是很对他的胃口。

&esp;&esp;大朝攻打吐蕃,自然是以义伐不义。

《穿唐完本》第175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