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设下陷阱(第2/3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宋鸿飞道:“日军占据主动,我军完全被动。这么长一条河,它的机械化能力能够令其工兵把战车从某一处渡口运过来,确是我们未能预料到的。我们没有制空权,无法飞机侦察。”
其实包括宋鸿飞在内的所有国军将领都不知道,日军这也是狗急跳墙了,为了早日突破,在松井石根强令下,调来专门配备渡河器材的独立工兵第2联队、船舶工兵部队第3联队,使出了它们吃奶的力气,终于在一个晚上从姚家渡运过了两个战车中队。
黄悟我继续道:“根据淞沪指挥部最新情报,日军极有可能同样在此处架设浮桥,投入重兵扩大现有的突破口,攻击纵深,包抄南市。”
他又叹了一口气,道:“说不准,已经架设了。接近3公里的突出部,我军鞭长莫及。”
宋鸿飞面色也凝重起来。
所有军官都很清楚,这个突破口要是被日军撕开了,整条苏州河防线难免顷刻动摇。
黄悟我又道:“我67师激战多日,伤亡重大,就要撤下去了。日军的机械化部队从突出部突破进来,你们换防的压力更大了。幸好这一片是水网地带,河沟纵横,机械化部队行动也极大受限。”
沪西市郊吴淞江一带都是开阔野地,国军在南岸根本没有构筑过永备防线,只能仓促挖工事,这种临时工事完全扛不住飞机重炮轰炸。唯一的屏障就是这条吴淞江,枯水季节西段的吴淞江宽不过50-60米,窄的地方也就30-40米。
既要防备日军强渡攻击,又要防备日军从这个三角形突出部的缺口突入,防御压力确是倍增。
宋鸿飞想起了一事,在地图上指了指,说道:“方才我看到此处河上有一座石拱桥,日军战车可否通过?”
宋鸿飞指的是蔡家宅以南的一条无名河沟上的一座石桥。
“这座桥是清代的石桥,全部用石条所建,可以通车,非常坚固,日军的10吨中战车也没有问题。另外还有几条小木桥,可过人,车不行。”黄悟我道,“这条河本是一条无名小沟,宽不过三五米,水深一米多,两岸多淤泥,人可涉水渡河,战车无法过,只能从这唯一的桥上过。”
黄悟我想了想,又道:“由于未料到日军会在此投入战车,没有把这桥炸毁,想不到留下隐患了,我师已收缩了防线,从蔡家宅撤了回来,你是否想我师派出兵力突击,把桥炸了?”
宋鸿飞仔细思索着,方道:“这一片数百米的开阔平地,无遮无掩,遭受了多日飞机、重炮的轰击,阵地已损毁殆尽,无以依托,现在日军又以炮火封锁,那就不必再冒这个险了。”
宋鸿飞又道:“再者,日军工兵既然能在吴淞江架浮桥,这条无名小河沟自然也难不倒它。留下桥说不准反而可以令日军战车为贪图方便而从此桥上过,它的工兵也不想冒着我军的炮火再在别处架桥吧。”
闻听此话,黄悟我顿时有些肃然起敬赞道:“鸿飞老弟果真是英雄虎胆!听你话里的意思,是想在此给日军设下一个陷阱?”
宋鸿飞道:“是有此意,不过还得好好谋略。”
黄悟我师长本来有些凝重的脸上逸出了一些笑意:“说实话,当我得知仅有一个团援兵来时,还有些失望和担心,现在我真的有些服气了。”
宋鸿飞却有些无奈的道:“教导总队火炮装备较多,动起来就较慢,动静也大,但机动能力却不够,躲避日军飞机侦察是个大难题,原本总队想等晚上日军飞机无法出动时前来,所以只有我一个团作为先头部队紧急赶来。”
黄悟我又笑了笑道:“日寇当然也知道教导总队是我国军模范之师的嘛,精锐之精锐,自然会倍加注意侦察。说真的,你们一来,今天日军的飞机一大早都出动了,来得也比以往频繁了好多。”
“教导总队装备精良,一个团齐装满员3000多人,我67师4个主力团激战至今,现在可战兵力也就顶你一个团了。”
宋鸿飞也知道67师自初期就投入淞沪作战,多次打光了家底,但当他听到坚守吴淞江防线这几天伤亡也如此惨重,依然非常吃惊,同时心里也充满了敬意。
宋鸿飞肃容道:“我也说实话,我对黄师长67师在苦战两个多月、久战疲惫、伤亡重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阵地、顽强战斗数日、并给予日寇重大杀伤的战斗力和精神意志十分敬佩,打出了不畏强敌、奋战到底的军威军魂,当不愧为我国军之楷模!”
闻听此话,67师师部里包括黄悟我师长在内的所有人都顿感骄傲和自豪。
两人又研究了很久有关布防和交接的问题,将近结束的时候,一个参谋走进来,小声和黄悟我报告一些什么。
黄悟我似乎有些犹豫了良久,方道:“鸿飞老弟,有个不情之请,嗐,老哥厚颜开口了。”
“黄师长但说无妨。”
黄悟我说道:“此战幸得贵部3团力援,方能成功击退日军,敌人受挫不小,狼狈撤退。方才打扫战场收获了不少战利品,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都有,还抓获了几名日军伤兵,按说其中一部分理应属贵部,你也知道,我师伤亡惨重,关系到今后的兵员装备能否优先补充,不知鸿飞老弟可否——”
黄悟我未说完,宋鸿飞就点点头,摆手示意道:“黄师长无需再说了,此一战67师力挽狂澜,奋战退敌,当为巩固西段防线的首功,缴获战利当之无愧!鸿飞对67师已敬佩至极,我部不过锦上添花之举,不敢当此功劳。”
《穿越民国之烽火远征_》第161章 设下陷阱(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