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223章 乱了(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萧维祯久在都察院,没有外放经验,宋诚很担心此人只会空谈,不会政务,好在交谈之后印象不错,起码为人谦逊,至于政务能力如何,只能以后再看了。

井源为驸马,是御史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带兵出征被弹劾,在京时同样弹劾不断,对御史实是敬而远之。见朝廷派御史治理倭国,不禁连连摇头,对宋诚道:“不知朝中诸公是怎么想的。”

哪怕派一个知县,也比派一个御史强啊,现在的倭国,男的都被押去挖矿,女的都被运去威海卫,除了明军,连人鬼影也没有,派个御史来干什么?

但凡勋贵外戚没有一人对御史有好感的,宋诚完全理解井源的心情,安慰道:“圣旨上不是说了嘛,要迁民过来,想必再过段时间就有百姓了。”

圣旨上说要迁百姓过来没错,但没说迁什么样的百姓,是迁富户还是罪囚?这个差别可就大了。

朝中为这事早乱成一锅粥了。朱祁镇坚持要迁富户到倭国,落实任务,每府迁几百户,凡家有良田一百亩以上的富户,必须拨一户旁支迁到倭国。此议一出,上早朝的文武百官就炸锅了。特别是文官,反应更为激烈。

读书费钱,书本贵得要命不说,笔墨纸砚,都是快速消费品,哪一样不要钱?家境不殷实的,哪里供应得起?而只要中举,不说家族,就是四乡八里的乡亲,都把良田靠挂在他们名下,以求避税。

这么一来,从中秀才起,哪个名下没有很多良田?秀才、举人、进士,随着学士们一步步高中,名下的田产会越来越多,何止百亩?

朱祁镇这句话一出,岂不是说他们首当其冲,必须迁家族的旁支到倭国那种不毛之地?他们身居高位,还得做出表率,率先让族人搬迁。

要真是这样,他们有何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等他们老了荣休,好意思回老家休养吗?这是要断他们的后路哪。

再想深一层,家族供他们读书,为的是光宗耀祖,可不是要骨肉分离,把族人迁到不毛之地。只怕消息一出,他们族中的长辈会赶到京城,拿起拐杖,暴打他们一顿,然后开宗祠逐他们出门墙。

事情就是这么严重。如果迁到别的地方,比如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那还另说,就算没有迁到繁华之地,也别迁到倭国那种鬼地方啊。

倭寇多年骚扰边境,烧杀抢掠,大明百姓实是深恶痛绝。倭国使者从福州上船朝贡,一路奸掠良家妇女,不知有多少人家受害,告到官府,官府因其是使者,不敢接状纸。

倭人种种行为,让明人对这个国家本能的抗拒。现在一听要迁百姓过去,迁的还是良民、富户,这怎么能忍?

朱祁镇最近很烦恼,宋诚出征在外,本就少了倾诉的对象,加上伯颜贴木儿劝他以安抚为主,不要迁百姓,继续让倭人安居乐业好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无比思念好兄弟宋诚,于是圣旨到后第三天,他写给宋诚的信跟着就到了,满满三大张纸,尽是牢骚。

宋诚没有想到打下倭国给朱祁镇带来这么大的困扰,更没有想到文官们强烈反对掳倭人去岛根,说什么大明应该行仁政,善待化外之民。

你们有这份善心怎么不善待大明百姓?宋诚心头火起,提笔给朱祁镇复信,既然要善待倭人,那就让朝臣们的家眷到岛根挖矿好了。谁提出来,把谁的家眷送到岛根好了。看谁还敢对倭人深表同情。

宋诚建议释放罪囚,除了死囚不能释放之外,那些犯了小罪,罪不致死的囚犯可以遣来倭国,让他们当开荒者。富户搬迁政策不变,如果富户不想迁离原地,可以银子代替,具体缴纳多少银子,才能得以不搬迁,自然由朝中诸公商议拿出章程了。

这些罚来的银子,可以拿出一部分鼓励百姓自发搬迁,只要肯搬迁,必定给地建造房屋,每户给银若干,再按人丁数给良田,种子,农具。这么一来,在大明无恒产者,举家搬迁的可能性大增。

写完这些,宋诚又将朱祁镇的来信看了一遍,信中没有提到张益,但是宋诚掌管锦衣卫,通过特殊渠道了解京中动态,自然清楚此时的张益如被放在火上烤,文官们怪他心狠手辣,没有说服皇帝以安抚倭人为主,皇帝怪他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没能说服文官。

总之,自从张益上了治倭的奏折之后,日子就非常难过。

他没有给宋诚写信,宋诚自是不会多事,给他出主意摆脱困境。他治倭的奏折也是以安抚倭人为主。其实不仅是他,满朝文武,都不知道宋诚和朱祁镇君臣为何突然对倭国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短短半年里拿下倭国,更不明白为何拿下倭国后,会强行押倭人去岛根,岛根有什么?不知道。只知道男的押去挖地,女的运来大明。

朝臣们不明所以,因而对宋诚大加弹劾,对朱祁镇大加指责,也就不足为怪了。难怪朱祁镇郁闷,他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甚至有朝臣要他学汉武帝下罪已诏,差点没把他气吐血。要不是快被朝臣们气疯,他也不会写信对宋诚发牢骚。

把信封好,交由信使带回去,宋诚走出大帐,萧维祯刚从城外回来。来到京都后,他天天往外跑,足迹遍及京都以及郊外。

“良田不少。”他和宋诚见礼后坐下,道:“田里还有些农作物,可惜多日没有人浇水,全都枯死了。可惜啊。”

话里不无埋怨宋诚的意思,你就算要掳人去岛根,也等田里的农作物熟了,收割了再说啊,不管田里的庄稼,粗暴简单地就把人掳走,真真是纨绔子弟的行径。你就不想想那一片良田上的稻谷能养活多少人吗?

宋诚一怔,足利义政投降,井源忙着接收俘虏,派军士搜查城中躲藏的倭人,谁都没去想城外还有大片的庄稼,倭人或是反抗,或是为了活命接受去岛根的命运。已方忙着杀人,倭人忙着活命,谁都没想到庄稼,确实可惜了。

《明武天下行讲的什么》第223章 乱了(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