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387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那些兵力弱小的城市往往不战而降,而那些兵力雄厚,将士用命的城市,抵抗的却更加的坚决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赤老温这种血腥的战法,使他成为了蒙古大军,三路大军中前进最快的一个。首先到达了大同城下。

这天早晨赤老温率领的&lso;烈火军&rso;正在行军。突然遭到了金军骑兵的攻击。这些骑兵都是长年在边境线上和西夏的&lso;铁鹞子&rso;对阵的骑兵。

因为西夏的&lso;铁鹞子&rso;军是闻名天下的重骑兵,所以这些骑兵也是一身重甲。他们奉了博古论同志之命前来探查蒙古军的动静,正好和蒙古大军大前锋碰了个对面,于是想也不想,立刻就发起了攻击。

虽然金朝骑兵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三四千人而已。但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和蒙古大军交过手,还不知道他们的厉害。因此还象是对付西夏骑兵一样,只要一看见敌人,就立刻冲了上来。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还从来没有敢于和他们这些女真勇士较量的对手。

但是他们今天遇到了,以凶悍,野蛮著称的&lso;烈火军&rso;,却讨不到一点儿便宜。赤老温率领的蒙古军立刻用激烈的反击作出了回应。刹那间,铺天盖地的穿甲箭就向对方射了过去。此刻双方正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作战,金军的兵士们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钢铁的阵线。

所有的骑兵身披重铠,手中握着长矛,用最快的速度策马前进。他们胯下的骏马都是出产自西域的名马,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贩运到金朝,而这些边防军就近水楼台,首先装备了这些马匹。

他们头戴铁盔,身穿铁甲,身上穿着黑色的斗篷,再加上黑色战马和长矛。这些战士简直就像是一群黑色的死神,在向前急进。

而蒙古军这一方的气势也是毫不示弱。赤老温的军队是蒙军中少有的重装部队之一。他的部队都骑清一色的火炭红战马。这些马儿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得到的宝马。不仅耐力十足,更是火气十足。

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在马群里互相比力气,尥蹶子。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就更是如鱼得水了。不停的发出兴奋的嘶鸣。主人一旦放开了缰绳,这些烈马就向是疯了一样的冲出去。看它们的架势仿佛就是要把对方一口吞下去一样。

再说这些骑手就更不是凡人了,他们都是每年草原上那达慕大会中&lso;男儿三项&rso;的优胜者。不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摔跤,个个都是好手。这些蒙古军的装备和其他的蒙古军也有些须差别。如果说者别,速不台的黑骑军是蒙古一支伤人的利箭的话,那么赤老温的烈火军就是一把要命的大锤。

&lso;烈火军&rso;在蒙古草原上打的从来都是堂堂之阵,从来都是用强悍的冲锋,疯狂的砍杀来解决战斗。而这种战斗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主将个人的性格有关系。&lso;烈火军&rso;每个人都装备了钢制的护胸甲,头上带着圆型的战盔。

他们的小腿上铁制的护膝。除了常备的弓箭之外,还有他们近战的利器‐‐丁头棰和大砍刀。丁头棰是一种铁制的兵器,一头大,一头小,样子有点象现在铅笔头。因为尖的那头象钉子而得名。

一把棰就有几十斤重,一般人把它拿起来也要费劲。但是这些草原上挑选出来的猛士,把它拿在手里,就象是玩具那样轻松自在。要是把它舞动起来更是虎虎生风,仿佛是天神下界一般。

大砍刀则是赤老温最喜欢的兵器,在战斗中他经常手舞两把厚背砍刀,冲杀在敌人最密集的地方,这个景象几乎已经成了赤老温的经典形象。在战斗中赤老温的马上通常都备有四把砍刀,以便他在战斗中如果有砍刀损坏了,可以立刻换上。

蒙金双方的队伍都撒开了马力,用最大的力气向对方冲锋。双方相距还有两百步了,金朝的骑兵排成一线向前冲锋。随着指挥官的命令,原来高举着仿佛是森林一般的长矛,一下子放平下来。

与此同时,对面的蒙古军忽然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叫声‐‐&lso;烈如火&rso;这是成吉思汗‐‐他们心目中最尊敬的大汗亲赐的战号,也是他们的最大骄傲,这是他们身为蒙古王牌部队的标志。每次在冲锋之前高喊出这三个字,都会使他们感到仿佛是神圣的大汗和他们在一起。

&ldo;杀呀。&rdo;金朝重骑兵以他们无与伦比的强大冲击力,冲进了敌人的阵线。两军终于接战了,这也是两国军队主力的一次在战场上正面交锋。

金朝骑兵满以为最初的冲击,就足以使得对方的战线发生崩溃,然后自己就会像和西夏人作战时一样,展开猛烈的追击,获得大胜。

但是他们太小看对面的对手了。赤老温虽然凶猛,残暴,但是在作战中却是以冷静,甚至是冷酷而著称。他针对敌人重甲骑兵冲击力惊人的特点,没有命令部队也排成那种肩并肩的队型去和敌人硬拼,而是排出了网状的战斗队型。

整个队伍就像是一张韧性十足的大网。只在前锋上派了少数的部队,和敌人接触一下稍微缓解一下敌人的冲击力就像后退去。后面还有部队拦在敌人的前面。随着金军越是深入蒙古军队型的内部,他遇到的抵抗也就越多,相应的金朝骑兵的速度也就越慢。而他们的最强的武器,强大的冲击力也就越弱。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50年》第387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