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280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心中一喜,冯易抱拳道:&ldo;属下必定不辱使命!&rdo;

&ldo;陛下,这是户部刚刚算出来的,给牺牲将士的抚恤金。&rdo;封元将拟好的折子呈到陛下跟前。

皇帝陛下迅速翻看了一遍,微微拧起眉头。

封元见状,还以为陛下是嫌弃抚恤金给得太多,正要说这钱绝不能省,就听陛下道:&ldo;如今国库没钱,就先这样吧!等天下平定后,国库充裕了,再给每位牺牲将士的家眷十两银子,若是无力谋生的,帮他们找份儿活做。&rdo;

封元闻言,面色和缓许多,忍不住露出笑容来,&ldo;还是陛下思虑得周到。&rdo;

被封元奉承了一句,皇帝陛下面上却并没有露出得色,他放下折子,暗暗嘀咕了一句:周到个鬼哟!

再这样下去,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建成摘星楼。莫非要等到他下黄泉了,再让元宵烧给他?

第143章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端午节。

卯时才刚过,兴文馆附近,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打眼一瞧,大多是穿着长衫的书生。

其中有个瞧着不到弱冠的年轻举子,夹在一堆年近三十的考生之中,显得格外年轻,但年纪轻轻就已经考上举子、进京参加会试的他,身上却没有多少意气风发之态,跟其他考生相比,倒显得尤其内向谨慎。

他名叫杨辞,一大早从客栈醒来,就被同宿在客栈内的举子拉到了城南兴文馆附近。

第一眼瞧见那栋三层高的书馆,杨辞十分震撼,并不是因为兴文馆内藏书浩如烟海,也不是兴文馆附近繁华热闹堪比东西二市,而是因为这么大一间书馆,竟然允许平民百姓入内随意翻阅书卷,这在杨辞过往的经历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同伴见他面露震惊之色,便笑道:&ldo;贤弟是第一次来京城,肯定不知道这兴文馆吧!&rdo;

杨辞其实早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就听说过兴文馆的名头,但他出身垣吴省,也就是原先的吴国人,从垣吴省赶到京城来实在是千里迢迢,能在会试前两日抵达京城,已经是万幸,自然没有空闲去打听别的,此时听见同行的举子这么说,立刻做出洗耳恭听之态。

这名出身通州城的举子面露自豪之色,将兴文馆的由来一一道来。

原来这兴文馆是陛下下令建立的,到如今已有两年了,由于建在城南,并不是城东城北那样的繁华富庶之地,这里一开始鲜少有人问津,但是后来,来到兴文馆的越来越多,人多了,这附近也越发繁华热闹。

只因这兴文馆不同于其他书馆,不但地方极大、藏书极丰,还容许书生免费入内抄书看书,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平头百姓也能入内翻阅书卷,只要不是恶意毁坏书卷,书馆内的使女都不会计较。

至于那些穿梭在书架间的侍女,则出自宫廷,一举一动舒雅娴静,入内的百姓见到她们,都不自觉放低了声音,因此整间兴文馆中那么多人,却半点不显得喧哗吵闹。

杨辞难得面露好奇之色,跟着同行的举子,缓步走进了兴文馆之中。

兴文馆的窗子都开的极大,天光透过窗子投进去,落在一排排装满书籍的书架上,人站在门口往里一瞧,竟看不到书架的尽头。杨辞有生以来还是第一回走进这么大的书馆,见到那些堆满了架子的书籍,杨辞又惊又喜,几乎走不动道了。他逛了一圈,找到好几本一直没机会看到的书,爱不释手地捧在手里。

书馆内还摆着许多长条桌子,专给看书人用,杨辞发现,其中不止有书生,还有孩童和老人,有的老人约莫只识得几个字,看一会儿就捧着书去问书馆内的侍女那是什么字,也有侍女在书架上一行行翻找,为几名小童找些开蒙的书籍。

一眼望去,一片祥和宁静。这是杨辞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场景。

喜悦与惊讶过后,心中却是涌起一股浓浓的激动,杨辞也不知怎的,胸腔中竟腾起浓浓暖意,惹得眼眶也热了起来。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的家乡吴国,还未归入齐国。

跟齐国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相比,吴国就仿佛一潭死水,日子越久,那水里发酸发臭的东西就越多,只有他父亲治下的太平县,才能稍稍太平些。

因为是县令的儿子,所以杨辞才能有书读,但吴国中的绝大多数百姓,连看书的资格都没有,书籍是绝对的贵重之物,全被豪门士族所把持,吴国甚至没有科举制,所有六品以上的官职,全是士族的囊中物,若吴国还是原来的吴国,杨辞一辈子能读到的书籍也就那几种,而无论他的父亲政绩有多突出,穷尽一生也只能当个小小的六品官。

但这一切,在吴国归顺齐国后都变了,吴国的暴民很快就被齐国的军队安抚下去,不错,是安抚。

一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一切,杨辞都觉得不可思议,齐国军队威名赫赫,但他们没有杀死一个无辜百姓,而是轻而易举地,就招降了那群暴民的首领,将那些打杀了不知多少豪门士族、劫掠了不知多少财物的暴民收编入伍。

而在那之后,吴国变成了垣吴省,所有欺压百姓的贵族都被押入牢狱,齐国派出了新的官吏管理垣吴省的一切,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吴国就变了一副模样,虽然远远无法与齐国相比,但杨辞和他父亲都能看到,死水一潭的吴国,焕发了新的生机。

《妖妃她母仪天下了(重生)晋江》第280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