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1/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再紧接着不到一个月,十二栋的另外一个老人家也去了。
有天周末,奶奶牵着我去买菜,碰上了楼下的一个大妈,两人就聊了起来。
太婆,您听说了吗?
奶奶不太擅长拉家常。那大妈并不介意,自顾自的说:我们隔壁十二栋,这个月走了两个,一个月初,一个月尾,啧啧。
上次听人说,搬到这里的老人,没几个能熬过半年的啊。
大妈说道这儿,停下了,意识到这话有些不妥,赶忙道歉:太婆,我不是说您。
奶奶笑了笑,问:熬不过半年?
大妈感慨着:是啊,半年走了好几个个老人。
我插不上嘴,但觉得这事儿有趣,就跟在奶奶后面认真听着。我们一路把菜买完了回家,那大妈嘴巴就没停过。
原来这一片不仅我们这里,还有其他地方,最近走了不少老人,都是自然死亡。不过他们大多都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
我问奶奶为啥,奶奶没答话。
后来我才知道,这并不是因为这边风水不好,而是老一辈的人们,都住在平房里每天踩着地面儿过日子。结果突然搬到高楼林立的地方,每天脚踩不到地,一时不适应,再加上年纪大了,就容易就去了。
其实这就是阴阳不调,年轻人体质好倒没什么,老年人体质差一点儿,再加上不容易融入新环境跟心理方面的一些因素,就容易出事。
医院里的医生经常建议老人家下楼到处走走,多和人说说话,也就是这个理。
那段日子小区里真是热闹,每天晚上都有人在下面搭棚子守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守灵根据各地习俗,有很多种情况,在这里很难以统一说明。但就拿当地的风俗来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要在门口搭个灵棚,灵棚里点着灯,灯不能熄,要一直维持到死者下葬之后,才能把灵棚撤了;另一种不用搭灵棚,大家守在堂屋就成。
在乡下的时候,孙中平和赵家都是没有搭灵棚,大家都守在堂屋。
这边稍微隔个里风俗就不太一样。
这边的人想在楼道里搭灵棚不可能,所以只能把灵棚搭在楼下。
记得没多久,我们隔壁那栋,走了个老头儿,估计也是搬到这边之后,熬不过就去了。
那天我在外面看病打完针,很晚才回来。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哪一年写的》第24章(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