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郎怀仁谨慎地道:“这是目前的应急状况。如果有捐款……”
“如今我已救助四个孤儿,都寄养在此处。我不希望她们只认个自己名字,就到某个教友家里做养女,几年以后被安排嫁出去,从此碌碌一生。虽然这相比于她们原本的人生,已经是十分有福,但毕竟不算圆满。”林玉婵直载了当说,“我希望她们——还有孤儿院里的其他男孩女孩——能够读书到至少十五岁,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
郎怀仁苦笑着摇头。这姑娘真是天真得可以。这些想法他能没有过?去梵蒂冈找教皇的时候,他也是如此描述孤儿院的一番灿烂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可批下来的拨款呢?还不够给那些嗷嗷待哺的弃婴买牛奶的。
他堂堂一个主教,过得跟中国的游方僧似的,就差托个圣杯去化缘了。
他走进一间儿童宿舍。上下通铺,一间房十二个人。他捏捏那被褥的厚度,皱了眉。
林玉婵观察主教那为难的神色,忽然有些焦躁。
她心平气和地说:“我听说,天主教会正在筹集捐款,在佘山地区建造一间宏伟的哥特式教堂。”
点到为止。盖教堂的钱,拿出一个零头,都能救孤儿院的急。
郎怀仁主教却哑然失笑,立刻说:“建造教堂用的是另外的款项,二者不能混淆。”
笑话,盖教堂才是教会最要紧的“政绩”,就和“老佛爷要修园子”一样,是不论多缺钱,多火烧眉毛,都要放在首位的任务。
郎怀仁对此十分坦然,一点不脸红。
林玉婵点点头,表示受教。
理论上,她一个外人,捐了仨瓜俩枣,确实没资格对巨量教会资金的用途指手画脚。
谁让中国人自己的慈幼局,经费都被贪走了呢。
那么她也有另外的计划。
郎怀仁正要下逐客令,忽然眼前一亮,一张商铺名片托到他眼前。
“博雅商贸有限公司”。
“主营茶叶、棉花、丝绸。”林玉婵早有准备,简洁地介绍了自己如今的业务,“公司刚刚重组,如今正在扩张。有三项工作都需要人手:轧棉花、棉花品质分类、以及绘制茶叶罐。”
棉铃从田里摘出来,需要用轧花机进行去籽,才能成为可出口的原棉。通行的做法是,棉田地主就近开设血汗作坊,低价雇佣贫苦农女轧花,然后再以更高的价格,将那些干干净净的原棉卖给洋行买办。
林玉婵不想让无良地主和资本家赚这个差价。她算过,如果自己雇佣轧花工人,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刚刚印刷出炉的“原棉质量鉴定标准”,也需要找人付诸实施,分拣出不同级别的棉花,获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女商大清药丸》第372章(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