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河的两岸与河心之中,亲眼目睹这一壮绝场面的敌对双方,都同时发出了惊叹的呼声。花剌子模军故然大声喝彩,而生性敬佩英雄的蒙古军中也同样暴出了如雷欢声。双似乎心有灵犀般同时停止了射击,上万只眼睛都同时睁得大大的,等待着观看铁王是否还能继续上演精彩的一幕。
顺水行船,其势如飞,二道锁链倏忽间近在眼前。巨型战斧再度发出雷霆万钧之力,将其一击而断。接下来三根、四根。
在人们不绝于耳的喝彩声中,全部八根横江铁锁悉数断绝。同时,这无双的猛志也征服了敌我两方面的心。光荣撤退的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船头上,手中的战斧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长啸一声,似是在向所有的观众们致意。全体蒙古军一齐鼓掌,目送着这位盖世勇士和他的部队消失于无边的夜幕之中。
敌人都走掉啦,不要再叫了。
阿剌黑那额苦笑着向犹自沉浸于欣喜之中的塔孩提省道。
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勇士啊!但愿有朝一日能与他战场重逢,痛痛快快地与之正面对决,即使战死也心甘情愿!
塔孩意犹未尽地叹息道。
太久远的事情,就不必惦记啦。既然敌人守军已逃脱,那么就准备进城吧。
是啊。全军准备入城!
塔孩一旦回复了将领的角色,便大声发出军令。万余蒙古军立刻整好队形,向忽毡城的方向进发。他们在城下与已经得到敌军撤退消息而停工赶来的速格秃扯儿必军汇合了。
面对包围的蒙古军,忽毡的市民们尊照铁王临行前的嘱咐开城投降。老教长亲自来见三位蒙古大将,向他们献上了准备好的礼物和全城户口名册。
这个态度赢得了蒙古将领们的好感,于是他们没有对城市进行屠杀,只是拆除了内外城壁与城堡,征调了所有的工匠,并命他们交出了一笔巨额的金钱财物。此后,他们以成吉思汗的名义任命这位老教长为达鲁花赤11,代替征服者们管理全城的百姓。
突围而走的铁王带领船队一路向下游疾行,他的目标是另一边防重镇毡的12。然而,当翌日晌午时分,他们途经小城昔格纳黑13时,发现这里已被夷为平地,才意示到自己有可能正在接近另一支蒙古军。灭里命令停止前进,同时派了两名机警的士兵化妆上岸,探听前方情况。约莫一个时辰后,探子返回来了。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圆满,但是带回的消息却十分不幸。
昔格纳黑是在上个月底遭到术赤军的包围。术赤派一个名叫哈散哈只的穆斯林前去劝降,要城内军民放弃抵抗,打开城门。城内的人拒绝投降并斩杀使者以明决心,于是在遭到连续七天的猛攻后陷落,全城被杀得鸡犬不留。
铁王决定前去的毡的也被术赤所攻击。有了昔格纳黑的前车之鉴后,该城宣布无条件投降。因此术赤决定饶他们不死,但强迫居民弃城七天,听任蒙古军洗劫。随后,他委任一位早期归顺于蒙古的穆斯林阿里火者为该城城主,留他在此管理城市。术赤本人则在得到铁王等人的行踪后,率领全军在前方设下了埋伏。
前进的河面上已经被船只搭起的浮桥所阻塞,夹河两岸则密布着投石机、巨型弩炮以及那可怕的火炮。
铁王深知,这次的埋伏不比昨夜。无论从兵力还是准备上都足以对自己的部队构成毁灭性的打击。他不敢犹豫,命令全军弃舟登岸,打算向西撤回不花剌。
然而行不多久,忽听四面杀声震天,伏兵四起,蒙古军如潮水般涌来。当此危境,灭里神色凛然,挥动战斧当先冲杀,率领全军突围。
挥舞着淌血的战斧,灭里纵马奔驰,他的速度和气势就象一股狂烈的风,一团焚天的火,任何敢于阻挡他的都在斧下灰飞烟灭。术赤远远看到了,命令蒙古军尽量远离他,然后以弓箭射击。
灭里诚然是一只猛虎!但是对于噬血的狼群而言,也只能口中之食!纠缠住他!不停撕扯其血肉!最终令其因鲜血流尽而倒毙!
此时的术赤已步入中年,成为了一名有着总览全局能力的大将之材,他的策略很快发生了效果。纵马游击,飘忽不定,这本就是游牧人的特长,此时尽情施展起来,立时令灭里一军陷入了四面受攻的困境之中。灭里发出,自己虽然始终在前进,但却依旧无法突破蒙古人的包围圈,各个方向不断射来如飞蝗般密集的箭簇,使部下的伤亡惨重。
可恶的蒙古蛮人!
他在心中咒骂着,但却无计可施。被逼到这一步的时候,他才真正体会了山穷水尽的含义。漫卷征尘之中,自军的旗帜接连倒下去,士兵流血、呼号,自己一个人,就算有超人的武艺,也无法挽回败势。他已经失去城堡,只剩下他一个人陷入蒙古狼群的包围之中,完全彻底的淹没在刀枪箭雨的大海中,孤立无援。
真的到此为止了吗?
手中的战斧在热血烧得滚烫,一颗心却已慢慢冷却下来。然而,事到如今唯继续向前,即使迎接自己的是死亡!
倏忽之间,他听到跨下的坐骑发出沉重的悲鸣,同时瘫软了下去。心中道声不好,连忙双脚甩开马镫,飞身而起,稳稳地落在地面上。毋需回顾,他也知道这随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伙伴已经丧在蒙古人的箭雨之中。
这一刻间,他的心一痛,为自己竟然不能向死去的伙伴致以最后一眼的告别而悲哀。可惜,他就连悲哀的时间也没有了。见到灭里落马,蒙古军发出欢呼,亲手取下这员豪勇大将首级的巨大荣耀促使着士兵们争相上前。他们认为,这样一副巨大的躯体在地面上的行动必然迟钝。但是,在下一瞬间内发生的事实告诉他们,错觉的结果是可怕的,可怕到足以丧失自己的生命。
《大漠烽烟历史》第49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