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第2/3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也终于,到了最后要分别的时刻。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因为年老多病,旅途劳顿,苏轼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弹幕静默,后世亿万人为天下第一文人送别!
而张凡看着躺在床上,双目微闭,渐渐陷入长眠的苏轼,神色平静,在虚空中忽然打坐,面前多了一具古朴的琴。
呀!
他,还会弹这个?
寥寥几个熟悉张凡的人,纷纷惊讶。
然而琴声已经铮然响起,韵味十足,令更多人一下子就沉醉其中,竟是生平从未听过的绝妙琴音!
宋代喜琴,古琴被称为国乐之首。
宋太宗赵匡义,身边有号为“鼓琴天下第一”的朱文济,将古琴从七根琴弦,增加到九根。
宋徽宗赵佶设立“万琴堂”,搜集南北名琴。
自古以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于是在宋代,有人为了追求其中玄奥,闭关十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
宋代有名的文人,比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姜夔等人,都曾经是著名琴师的学生,对此道多有偏好。
这也正是张凡最终选择抚琴一曲,送别苏轼的缘由。
古琴聆韵,文曲归天……
淙淙琴音,仿佛静水流深一般,淌过亿万观众的心田,轻而易举地拨弄无数心弦,将音乐的奥妙尽情展示。
在系统的辅助下弹奏的一曲琴音,对当今音乐界会带来怎样的震撼和冲击,这时候的张凡并没有过多顾及。
他仿佛可以看到苏轼的身体上,一道隐隐的灵光已经浮起,在空中渐渐凝成人形。
依稀便是苏轼的模样,更神奇的是,灵光化形,却可以看到始终隐身在虚空的张凡。
于是,那道虚影拱了拱手,欲乘风归去。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张凡以琴音挽留,口中吟诵道:“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嗯?
那道影子似是微微颤抖,想要纠正张凡的错误。
这的确也是苏轼的词,但其中说的“醉翁”,却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呀。
这个时候,为何……
哈哈!
片刻,那影子晃了晃,竟然能看到清晰的笑意。
有什么关系呢?
谁是醉翁?
老师是醉翁,而我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大醉三千场,不愿诉离殇……
苏某!亦是醉翁!
铮!
琴音响动,张凡知道苏轼已经与自己的心意相通。
《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张凡》第二百一十三章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