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三万多蒙古铁骑看押着近五十万各部落族民,为了镇慑民心,任何不服军令、稍有异动的民众,都会被当场格杀,当然,蒙古军也不敢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来,战后分配俘虏、财物的事情都暂时被压制了下来。
与男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惜陨身丧命不同;失去了男人的庇佑,身为弱者的女人、孩童,一旦战败被俘,都无一例外的对征服者采取了顺从与与妥协的态度,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毫无阻滞。
等待开春的日子,似乎特别的漫长,三个月后,冰雪融化,交通恢复,受命前来协助收编俘虏的十万蒙古后备军到达,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俘虏情绪的众人,才将心中的压力长吐出来。
多出了十万大军压阵,对俘虏的整编就简单多了。财物全部没收,再分发给有功将士,按原有的家庭为单位,抽调了二十万(加上家小有三十万)壮劳力到黑龙江流域去垦荒,失去双亲的孤儿则集中起来扶养,等长大了,依个人的能力,或从军或放牧或农耕。
貌美的女子则被赐给了有功之人为妾,有一技之长的,按照特长分工就职。在征服了乃蛮部后,铁木真特别要求部下要寻找到两个人:第一个就是曾经在杭爱山隘口险些至自己于死地的乃蛮老将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另一人则是此前久闻大名的乃蛮丞相塔塔统阿(塔阳汗的掌印官)。
不久之后,可克薛兀撒卜剌黑的结局传了过来。这位统领十万乃蛮军的老将,在杭爱山大败后,率领残部逃入了雪林之中,宁愿冻死、饿死也不肯投降,还集结起了近万乃蛮兵,在铁木真率大队离开杭爱山后,几次反扑别勒古台的一万精兵,可惜不管从士气,还是从战力来说,又饿又冻的乃蛮残兵,哪里是以逸待劳蒙古兵的对手,接连战败后,他的手下自是没他那份骨气,便击杀了可克薛兀撒卜剌黑,而后率队投降了别勒古台。
在草原各部的眼中,已经形成国家雏型的乃蛮部,可谓代表着最高的文明。铁木真也知道在马背上夺取国家,却不能单靠马背管理国家。从俘虏中找到了塔塔统阿后,铁木真就以客卿之礼善待之,并随即向塔塔统阿请教了行政机构的设立。
这几年来,郭进和铁谷潜移默化地以汉族文明,渗透式地影响着整个蒙古文化。若说郭进代表的是新汉族文明,那塔塔统阿代表的,便是原突厥文明。为了决定哪一种文明能主导蒙古部未来的发展,郭进与塔塔统阿的文明交锋是不可避免的。
庭辩,铁木真为他们两人提供的交锋方式。在商业、农业、牧业等方面,郭进就围绕着&ldo;利益&rdo;和&ldo;民心&rdo;一举两得入手,很轻易就将塔塔统阿给驳倒;在政治体制方面,塔塔统阿只是简单的将国家统治分为行政和军事两个系统,郭进则是建议将立法、刑法,从行政中单独分出来,设置一个总断事官之职。
后来铁木真仍是采用了郭进的建议。郭进和塔塔统阿最大的冲突在于教育方面,这时的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说的语言是从突厥语演变过来的,所以塔塔统阿主张以引用畏兀儿文来创制蒙古文字,以便记载蒙古历史、传递政令、教育后人。
第九十章建国(中)
从血统和语言的自用习惯来看,蒙古人更偏向于采用塔塔统阿的建议,郭进却是不能让塔塔统阿得呈,要知道,对一个民族的同化是从文化侵略开始的,而文化侵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语言文字开始,想想后世的印度,英国人是怎么利用语言来同化印度阿三的。
不会说汉语的蒙古人,还谈什么被汉文明同化?郭进刻意的在蒙古部传播简明易学的拼音简化字,就是要让蒙古人都会说一口汉语,百年之后,等大半蒙古人都学会了用汉字来交流,蒙古语就将变成一种没有文字的方言。
就像是后世的台湾一样,陈欠扁搞台,第一个搞的便是将闽南语偷换概念成台语,而后又想方设法的将台语国语化,可惜台语的无独立文字性,令陈欠扁想搞文化的非中华性也不可能。
&ldo;义父的胸怀大志便是托庇于突厥的辉煌之下吗?&rdo;郭进目光焯焯地盯着铁木真朗声问到:&ldo;难道义父的志向不是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吗?那义父如何还想着继承那些陈旧而鲜少人用的东西?为何不创造属于自己,而又能让天空下最多人容易学会的语言呢?&rdo;
&ldo;好!突厥再强还不是先败于中原汉人,后又败于西方阿拉伯人!我蒙古部所创制的语言就要比中原汉人、西方阿拉伯人更优秀、更通用。&rdo;铁木真拍手叫到。最终在郭进的言语相激之下,铁木真决定继续采用标音简化字。
公元1202年春,当铁木真亲手送走了一位又一位的敌手,打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终于带着凯旋之师回归了阔别三载的不儿罕山大营。带回来的是一个斩新的,统一的,可以任由苍狼们驰骋奔行的草原。
很快,当这片草原已经无法提供给日益强壮的苍狼们,更多的血食之时,他们就将如同大海的怒涛一般掀起翻天的巨浪,奔腾咆哮着冲向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他们所能到达的角落。
在歼灭了塔塔尔,消灭了蔑尔乞,吞并了克烈部,击溃了乃蛮人之后,大漠已没有任何一支部落,能够再阻碍铁木真对草原的统一了。虽然蔑儿乞和乃蛮的异己部分仍在继续的反抗,西伯利亚的森林部落还有待征服。
《大漠烽烟起千里暮云平》第10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