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华夏欠你一点甘甜(第1/3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张凡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人。
这个老人。
1097年,62岁的苏轼。
曾经他初出茅庐便名动京华,三年京察,“百年第一”!
以他绝世的才华,不论是依附新党,或是顺从旧党,都能够在朝堂上风生水起,甚至坐到那个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然而他没有。
混乱的朝堂党争中,他竟是唯一那个清醒的人。
变法,操之过急,不可取。
不变法,沆瀣一气,亦不可取。
后世千年后,依然有人不懂他,说他“政治上太幼稚”。
更何况当年!
所以他迎来的并不是前程似锦,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去往越来越荒僻的地方。
可是,能写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句子的人,不论在那里,温润如玉的气质,都遮掩不住,如刀剑新发于硎,总要闪耀出惊艳人间的锋芒。
后人评价他:千古第一文人!
或许苏轼自己,并不太在意这样的称号。他只是随手为之,将胸中的无边锦绣轻轻挥洒,便让明月上舞动清影,让大江中腾起惊涛。
居庙堂之高,他纵论大势,独对两党。
处江湖之远,他与民生息,处处筑堤。
即便是来到这荒僻得近乎放逐的海南儋州,他只用了数年时间,便让这里涌现出一百多年不曾出现过的进士及第。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他饱经风霜,然而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也从来不曾放弃希望。
儋州百姓,将其看做是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其怀有深深的崇敬,许多人不远千里追到儋州,只为了跟随苏轼学习。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黄庭坚,苏轼的学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者秦观,苏轼的学生!
高俅,就是那个退役后,华夏足球一千年没缓过来的世界级球星,当年也只是苏轼的一个秘书罢了。
人皆言苏轼乐天知命,豁达无忧。
然而谁能无忧?
李白么?那为何还会发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叹?
或许,“日啖荔枝三百颗”,也不过是借荔枝的甜,压制住心中的苦罢了。
那么现在,张凡看着苏轼,逸兴横飞,吹动胡须,向自己笑道:后世,人人如龙,竟能令长江改道,使天地退缩!想必……很有一些好吃食?
《典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第二百一十一章 华夏欠你一点甘甜(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