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一百五十七章 请勿过度解读(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手平。”】这是和孙悟空斗了十数回合就体力不支的黑熊。

【八戒道:“师兄,那妖精的武艺如何?”行者道:“也看得过,叉法儿倒也齐整,与老孙也战个手平。却只是风恶了,难得赢他。”】这是黄风怪。

所以说孙悟空其实对敌人挺实事求是,甚至对他们的本事挺“宽容”的。

他对战局的评估比八戒客观得多,当年二郎神加六圣加天罗地网照妖镜细犬,再用上偷袭才拿下孙悟空,孙悟空都承认被二郎神降服,并没有什么爱吹牛的毛病,祝守一明说了,别把自己YY的性格加到他身上。

觉得猪八戒比猴子牛逼的,有一条很闹离谱的理由就是耙子是太上老君精雕细琢弄出来的,金箍棒就是根测水棍,一个钉耙会让他们吹了N年。这个观点祝守一看到无数次了,简直就离谱,九齿钉耙做出来本质上是用来当礼物之类的玩意,杀伤力难道就高了?隋唐里面凤翅镏金镋多好听的名字啊,听起来就光鲜亮丽,碰到李元霸拿两个黑铁锤子还不是锤小鸡一样

还有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军怎样怎样,李天王还十万天兵天将呢,不还是被猴子一招身外身法打到找不着北,

参考物:奎木狼,文中说明了,20个八戒沙僧干不过奎木狼,结果是被猴子打怕了神将,这样的星宿有28个。

高老庄:猪听见猴子的名号老婆都不要了。

云栈洞奋力一耙,猴子头皮都没擦破。

和猴子同等实力的二郎神叼猴子不叼猪八戒他不怕被猪八戒一耙子耙死吗?

和猴子同等实力的牛魔王VS猪猴,猪借着猴子的势才敢一直刚老牛。

祝守一始终觉得阴谋论,放水论,出工不出力论,这些厚黑学真的坑人不浅。

其实祝守一觉得大多数听信阴谋论者都是没看过原著的,而部分人即使看过也要歪曲意思,加上网文读者众多,都认同强者为尊这种吴承恩厌恶的思想。

在他们眼里,地位=实力,寿命=实力,所以《西游记》里一些与他们认知不符的就是神仙放水,下大棋。

而吴承恩认为善时成佛与成仙,到他们这里却变成了强时成佛与成仙,并且仙佛不能善,只能恶,你给出原文他们就说你没读懂,所以你粘贴再多的原文也没用,更有甚者认为读原著的都是傻子,也有认为《西游记》必须按照洪荒的来的傻子。

本质就是看过原著的人太少,想装逼的太多,而阴谋论的作者可以触动这部分人的神经,写阴谋论可以从这些人手里掏钱。一个愿看,一个愿写,看的人拿这些东西去装逼,“孙悟空就是天庭大佬的棋子,他连猪八戒都打不过”,好像提出一种与别人不一样的论点就会显得自己很厉害一样,而写这些东西的人乐乐呵呵数钱收智商税,又何乐而不为呢?两者形成了一种正反馈,阴谋论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而祝守一觉得此现象不限于西游记,《三国演义》也一样。有时候讨论个三国演义武将排名,总有正史大帝跳出来说:“正史里的关羽赵云没那么猛,他们被罗贯中过度的火化了。”、“诸葛亮就是垃圾,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赵云就是个保安,历史上陈到才最牛逼”,好像这么说就显得自己比三国演义读者更懂历史一样。

但据祝守一的观察,这些往往既没有完整看过《三国演义》,也没有完整看过《三国志》,他们的很多观点要么就是道听途说。

历史圈也有类似的现象,诸如铁血强宋、千古一帝广大帝之类的奇葩观点,偏偏这些明显违反史实的观点也能得到一大批拥簇,好像全天下骂杨广的都是zz,就他一个聪明人懂广大帝的不容易。本质上还是小众优越心理+懒得翻书在作怪。

所以祝守一觉得有这种现象一点不奇怪,他们既要满足自己的小众优越心理,又懒得去翻书,又有吴闲云之流写的现成的东西,阴谋论可不就流行了么。

无论是炮制阴谋论还是跟风阴谋论都是不需要门槛的。

对于某些人来说,看书相当困难,但是理解阴谋论却容易的多,毕竟阴谋论理解起来不花费任何力气。网上兜售各种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的文章读着过瘾,可以跟风了然后向没看过原著的电视剧党秀优越感,“别被电视剧骗了,原著中猪八戒实力可不比孙悟空弱”“电视剧看多了吧,原著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本就没闹出多大动静”,摆出一副自己了解真实的原著的姿态以期待他人投来崇拜的目光。

而对于阴谋论的炮制者来说,炮制阴谋论也基本无须什么门槛。

以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为例,整本书翻来覆去不外乎一个核心——“故意”。先确定“故意”这一宗旨,接下来就是尽情发挥自己吹水本领的时刻。

祝守一这里说实话,看电视剧和营销号文章,比看小说容易太多了。

看电视剧,有视觉和听觉两种信息,不用特别专心地全神贯注,也可以获取到一部分信息,因此以这种方式了解原著,是非常轻松的。但影视剧在改编过程中,即使完全遵循原著,天生也会丢掉很多文字信息。更别说还有很多导演和编剧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剧情进行大幅度修改了。

而营销号文章,相比于原著,要短小得多,且有“观点”有“解析”,这种碎片化的处理,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获取难度。只是这些观点和解析,有多少是遵循原著,有多少是合理推断,有多少是断章取义,有多少是胡编乱造,没看过原著的人,就很难分辨。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说法,说真假美猴王那一回,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后面是六耳猕猴跟着唐僧取经。理由是如下:

1。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他既然能预知未来,怎么可能会自己去雷音寺找死,必然是有恃无恐。

2。在这一难之前,孙悟空和唐僧一直有矛盾,而之后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很明显是孙悟空换了个人,没有之前那么顽劣了。

3。谛听不敢说,因为这是佛祖的策略。

4。什么菩提和如来是师兄弟,相互斗法之类的。

你要是只看过电视剧,或者看断章取义的营销号,那这些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电视剧里,两个猴子一般都是装扮一样,化同样的妆,有的可能直接是同一演员拍的,确实无法区分。

但只要你看了原著,立马就明白了。

看完原著,恐怕没有人会觉得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吧?因为原著在这一段为了区分两人,旁白对孙悟空的称呼一直是“这大圣”或者“大圣”,对六耳猕猴的称呼一直都是“那行者”。但电视剧肯定不可能加这种旁白,也不可能为了区分两人,把名字标在旁边吧?最初原创这个观点的那位,应该还是熟悉原著的,但是故意开脑洞,吸引人眼球。而后面跟风的一堆营销号,基本都是自己一知半解,半瓶水晃荡罢了。

祝守一也会看一些作品的二次解读、脑洞、阴谋论。其中有思路很有意思的。但前提是要在已经对原著很熟悉了,我清楚这里面哪些是原著内容,哪些是自由发挥。

因此,祝守一觉得如果是真的对一部作品感兴趣,在看过原著前,我并不推荐看任何改编的影视剧或者二次创作,因为即使该作品质量很高,也会很大程度地确立一个与原著有差别的第一印象,即使之后再看原著,也很难扭转过来。

看小说,630book。cc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免费阅读》第一百五十七章 请勿过度解读(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