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ldo;臣李维桢参见殿下,殿下千岁!&rdo;
李敬梓的眼睛一亮,随即放下笔。&ldo;皇兄免礼,赐坐。&rdo;
宫人们都知道,太子殿下与楚王殿下虽非一母同胞,却十分投契,且这份投契虽年龄增长并未消减,如今虽名为堂兄弟,却与同母兄弟无异。
待李维桢坐下,李敬梓又叫宫人奉茶,这才让他们都退下。&ldo;这些个给事中!真是愈发不着调了!亏得御史们监察他们,还一语不发!&rdo;
&ldo;又怎么了?&rdo;李维桢嘴唇一勾,笑意盈盈。
他今年二十岁,方才成年,比李敬梓高三寸。两人都遗传了各自母亲的容貌,除了都来自祖父的凤眼高鼻。
李敬梓烦躁地把折子推到一边,&ldo;还不是一窝蜂地催你就藩!&rdo;
&ldo;藩王成年后就藩是祖例,都察院也不能因为这事弹劾给事中。&rdo;李维桢漫不经心地笑了,&ldo;你若是让陛下听到你这番话,非得再罚你去抄法典不可。&rdo;
光宁十年时李霖宣布的全新的法典,修改了朝堂的架构,命官员们互相监督制约。李敬梓从小到大,每次犯错,都要被罚抄书。
&ldo;我当然知道。&rdo;李敬梓往后一摊,仿佛泄了气一般。
十一二岁时,被学士激怒的太子殿下还会据理力争,当着父皇的面说能否立哥哥为继承人,加冠后的太子殿下,却只能在背地里发几句牢骚了。
大多数时间里,在大多数人面前,李敬梓都是一个合格的不苟言笑的太子,如他父皇当年一般,可以静静聆听朝臣们各种各样,或者不那么动听的意见,赏罚分明。然而李维桢显然属于少数人,这属于哪少数的时间。
李维桢神情稍稍认真了一些。他说:&ldo;阿生不必如此,我并没有觉得委屈。我是藩王,治理封地才是我的职责。我若真赖在京中不肯走,你和朝臣们才该担心。&rdo;
楚王,封楚地,大约是除了京中,大昭最富饶繁荣的一块封地。李维桢当真没有任何不满。他与母亲,都十分感念皇伯父的恩情。
李敬梓抿了抿嘴唇,&ldo;好吧,不过还是再等上几个月,等三弟封王后再说。&rdo;
李秉桐是李霁的次子。李霖将李霁放出后封了郡王,不久就就藩了,这是手足之情。然而他却扣下了靖江王的二子李秉桐,叫他与太子楚王一同学习,这是帝王心术。
&ldo;殿下,你是太子,我们都是你的臣子了。&rdo;李维桢有些无奈,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自己不知道说过多少次的话。
&ldo;你当然是我的臣子,也是我的兄长。&rdo;李敬梓虎视眈眈,&ldo;孤与父皇早有定论,做臣子的也好怀疑吗?&rdo;
他这样说话时,自称都变了,当真摆出了一朝太子的气势,凌厉的目光让人不敢直视。
李敬梓始终记得在他年幼时,父皇曾经牵着一个黑袍小童走到他面前。他分明不认识那个比自己大一些的小童,却觉得那张脸看着很熟悉。
李霖说:&ldo;他是楚王李维桢,你的亲兄弟。&rdo;
李敬梓知道自己不是父皇亲生的孩子,因为他的母亲早早去世,而且她并非父皇的妃子,可是他从不曾想过,他还有兄弟。
&ldo;你们小时候见过面,你还记得吗?&rdo;李霖按住李维桢,不让他行礼。&ldo;我为你取名敬梓,就是希望你能牢记你的父母亲人。&rdo;
同样的回忆一晃而过,李维桢也避开了他的目光。&ldo;皇伯父说的话,我自然是要听的。&rdo;
&ldo;孤呢?&rdo;李敬梓站起身,不紧不慢地逼近。
&ldo;阿生嘛,做错了事,还是要说的。&rdo;李维桢抬头看向那已经长成的少年,语气又变得轻快,带了三分调侃。
李敬梓绕到他身后,把双手搭在他肩上。
&ldo;今日朝会上,孤就宣布你就藩的旨意。&rdo;李敬梓轻轻叹了口气,&ldo;省的他们瞎嚼舌头,又要弹劾你‐‐听说你去了青楼?&rdo;
《听说你有九条命》第105章(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