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24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包拯将一份存封已久的案宗取了出来,在接任开封府尹后,他就把宋朝立国后开封府所记的所有卷宗都看了一边,特别留意其中没有侦破或是存疑的案子。

&ldo;盛夏天干物燥容易起火,不过东明有些不一样,三十年前也是在盛夏六月末,那里一连烧了七场大火。一场比一场大,烧的有民宅、有戏楼、后来还有县衙,后来证实为人为放火,但是没有抓到凶手。

那个案子只能不了了之,而原来烧掉的地方盖了新房子,后来又换了新的屋主入住。巧合的是,这次起火的三处刚好与三十年前的旧地点对上了。&rdo;

包拯看向月枕石与展昭,&ldo;我觉得你们有必要走一趟,去查清楚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那个凶手又出现了。&rdo;

第79章

东明县城靠近黄河,六七月时逢黄河伏汛,夜深人静时分还能听到惊涛拍岸声。

月枕石与展昭抵达东明是黄昏时分。街上是散学后学童们嬉嬉闹闹正归家去,是妇人提着刚刚新鲜捕捞出的河鲜准备做晚饭,是书生慢悠悠地收了代写书信的摊位,城里一点都没有因为三起不明小火而惊恐起来。

&ldo;这三次小火不过是巧合而已。&rdo;杨县令接见了被包拯委派来的两人,&ldo;这些年东明的百姓在府尹大人的照拂下安居乐业,鲜有闹出过邻里不合的事情。下官私以为包大人过虑了。&rdo;

之前提过,因为赵宋皇家与火神祝融的孽缘颇深,所以历代皇帝都很重视火情,不论大小都要如实上报。

这才有了杨县令将六月里的三起火情上报给顶头上司包拯,但从他的话里不难发现包拯对火情的反应让他觉得是大惊小怪反应过度了。

&ldo;此言差矣。包大人派我等查实火情一事,既是为了百姓安全,又何尝不是体恤杨县令的不宜之处。&rdo;

展昭可不会被杨县令的两句话敷衍过去,火情无大小,这是朝廷对与火有关的案情的态度。

火一起,杨县令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掉乌纱帽,他上报火情想让包拯批一道查实意外无人为作案的上官批文。

包拯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批签,这不是针对东明一个县城,开封府的捕快们都有巡查下辖州县的职责。天干物燥的时节,有一半的捕快都四处奔波着查实起火实情。

杨县令闻言讪讪一笑,包拯做事认真查实的性格全大宋都知道,那是连皇帝都给怼,所以是不可能给他行一个方便,就只能由他给来查案的两位行个方便。

&ldo;展大人说的是,下官尤为感激包大人的照拂。这是县衙卷宗库的钥匙,两位大人尽管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随意就好,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就开口。&rdo;

杨县令索性调来县里年资最长的老捕快徐正峰,徐正峰做了三十多年的捕快,当年案发时正在现场,由他陪着翻查旧日案件再合适不过。

月枕石打量着最一步三晃醉熏熏而来的徐正峰,他的两眼惺忪不知是刚从床上醒来,还是从酒摊上醒来。

&ldo;老徐,不是和你说了少喝点。今天有两位大人下来查案,要你好好帮忙的吗?&rdo;

杨县令一见徐正峰的醉态脸上就挂不住了,他一边说话见到徐正峰嘟囔着又去拿腰间的酒葫芦,这就提高了声音,&ldo;老徐!和你说正事呢!你还能不能好好干了!&rdo;

&ldo;行了,行了。杨大人,您小些声,我听得清楚。不就是有人来查放火的事情,我都查过一圈了,那三家没问题。&rdo;

徐正峰没克制住对杨县令打了一个酒嗝,熏得杨县令黑了脸想要甩手走人。

偏偏碍于月枕石与展昭在场,杨县令还要继续维持住姿态,他努力找补了一句,&ldo;两位别介意啊。老徐就是好一口酒,当年他也是一个查案好手。&rdo;

&ldo;查,查什么查。到头来还不都是一堆灰烬。&rdo;徐正峰举着酒葫芦就喝了起来,丝毫不顾刚刚那一句又抽在了杨县令的脸上。

&ldo;你!&rdo;杨县令还想说什么,徐正峰也不理会他又一步三晃离开了。

月枕石见状打岔到,&ldo;眼看天色也不早,多谢杨县令陪同了许久。其他的事情不如明天再议,杨县令不必多留免得饿肚子。&rdo;

杨县令巴不得能早点下班回家吃饭,客气地邀请两人一起去家里吃饭被拒,也不强求就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县衙。

留下月枕石与展昭站在卷宗库的门前,两人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无奈,东明县衙还真是没什么靠谱人。

如此只能先翻阅一遍从前的卷宗。包拯之前给出的那份记录太过简短,有关三十年前的七次大火人员死伤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火势蔓延情况等等,很多地方都含糊不清。

然而,两人没想到摸灰找了一大圈,翻出的旧卷宗竟是截止于三十年前的大火之后。

&ldo;是了,县衙也曾被放过一把火,看来是卷宗库被毁了。&rdo;

展昭关上书柜门,看来想要了解过去只有走访此地的老人们,&ldo;一共七场火,除了县衙、戏楼之外,还烧到了五户民宅,但现在住的都不是当年的人家了。一户在县城,还有四户分散在周边的三个村子里,你说先去哪里?&rdo;

月枕石取出怀中的小图册,东明县治下辖管三个村子,有一处最靠近黄河叫多水村,还有两处分别在一东一西则是东河村与西河村。

《大宋风华百科》第12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