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第三次考试,便是去河东府的院试,就在端午前,若是过了,赵先生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可以参加八月的秋试了。
本来一切很顺利,谁也没想到,他在那里碰上了赵庆林。
赵庆林的大儿子赵宗显,十六岁了,前头参加了一次院试没通过,这次是去再考的。
赵庆林不动声色,回来却悄悄派人调查赵先生。
赵东臣早就给沈家营刘三爷他们打了招呼,一旦有人问起赵先生的事情,就怎样怎样回答。
赵庆林果然不疑有他,还当赵先生真是赵家外室所生,跑去沈家营找赵东臣,是希望能立下功劳,让赵家人接纳,藉此立下一功,得以认祖归宗。
二老太爷见赵先生一路顺风,在家和几位族老合计上了:&ldo;谁想赵老五病病歪歪,竟然还留下这么个根儿,现在怎么办?他高中会自立出去的。&rdo;旁支盖过嫡支,都会重新开宗立祠的,就是不说,也会这样。
几位族老以为赵先生真的是赵征的儿子呢,有人嬉笑着道:&ldo;老五死活不肯认这个儿子,我估计他娘说不定是青楼的魁首,那些女子才情可是少有的好,他这是随了母亲了。&rdo;商贾人家,根本没有书香世家的那些讲究,说话也随便。
二老太爷点头,过了一会儿,说道:&ldo;这大概也是他想自立宗祠的原因,等他有儿有女时,便是书香世家了,和咱搅和一起,这商贾人家的帽子就摘不掉。&rdo;他略停了停,说道,&ldo;咱现在是不是给他准备好宅子呀、地呀的,就算将来分出去,也必会念咱家的情,再说,宅子地产也和咱们连在一起,相互间也好走动。&rdo;
赵征没留下什么家产,不然,赵先生也没有那么容易记他名下,二老太爷这么做,是想笼络人心。
几个族老都皱起眉头,事情是好,可要出钱,大家一时有些犹豫。
赵东臣知道了此事,给二老太爷了两千两银子。新贵人家就是这样,看着一桩桩生意都极红火,手头却没有多少钱,没积淀呀,当时分家,没人给他分银子。
赵庆曦和赵庆辉,一人一千两。
二老太爷让人打听,帮着买下三百多亩地,建了一桩大宅子。等他忙完这些,赵先生中了举人的消息刚好报过来。
其他几位族老暗暗后悔,看着赵先生回来,宴请卫城的官员时,把二老太爷请到席上作陪,连赵庆辉都跟着沾光露脸。县太爷他们不稀罕,可谢州尚知州,他们可是一心想要巴结的。
尚知州家世渊博,根本不稀罕钱财,商人如糙芥,根本就进不了他的视线。(未完待续)
正文100都是有心人
赵先生中举,在卫城引起很大反响,好多人都替他不平,觉得赵征有眼不识金镶玉,只有赵庆林犯起了嘀咕,这赵征三十岁以后十分落魄,又没有子女,就算老婆彪悍,不许他纳妾,但后面几年,见自己无出,不也有点惶恐,说话的语气松了许多,赵征为何不说出自己已经有儿子的事实呢?赵庆彰文采出众,就算外室所生,认祖归宗只要能大放光彩,当爹的哪有还捂着不认的道理呢?
他派人四处打听,得到的消息是,赵庆彰见爹爹如此不顾骨肉之情,二十岁后,去四处游历,一去二十年杳无音讯,赵征就是想认,也找不到人了,后来,这赵庆彰似乎经商失败,十分落魄,才不得不想着回了赵家,寻求庇护,然后这几年一直钻研时文,准备考试。听说他不管到了那里,什么都不带,也要背一包袱书。
这话勉强算是说得通,赵庆林还是半疑半信,不停地让人打听这方面消息,毕竟,二老太爷因为支持赵庆林,在赵家一下子威信大涨,现在连沈氏对他都忌惮起来。
那些谣言当然都是叶儿让人放出的,这个赵庆林,实在太碍事了,她做事一直有些心慈手软,可赵庆林若是再这么调查赵先生,迟早会露馅的。
她若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把赵庆林遏制住,就得让他永远闭上嘴巴,关于赵先生,叶儿不狠也得狠。
赵东臣让叶儿暂时别动。害怕影响赵先生考试。
赵先生在卫城只待了二十天,就回到安平城,坐进了书房准备考试。京城离安平城。有大约三个月路程,赵先生腊月中动身,下一年二月中旬到,在那里等一个月,参加春闱,到时候随梅林镇张家商队走,应该不会有差错。
现在才九月底。他还能安心读两个多月的书。
陆氏也注意到了赵先生,想搭上这条线。她不好自己出面,派了儿媳妇尚氏来。
尚氏在家里,就是若有若无的存在,因为只得一女。再也没有孩子,陆氏看她处处不顺眼,到了叶儿这里,尚氏都还是有点缩手缩脚的。
&ldo;嫂子,安儿满月时,我偏偏身子不好,怕过了病气给孩子,都没能来看一眼。&rdo;那是被陆氏骂地哭肿了眼睛,不好出门而已。
&ldo;弟妹不要客气。你身子现在可大好了?&rdo;
&ldo;略好些了。&rdo;尚氏说着,拿了一个荷包放在孩子的小童车上。王氏已经知道了赵家的这些弯弯绕,她笑着过来:&ldo;安少爷。谢谢你婶子送来的好东西。&rdo;说着抱起孩子,行了一礼,然后就出去了。
《重生农女幸福生活》第74章(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