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64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因此,月枕石果断地谢绝了唐观主的相邀,&ldo;入洞就不必了,我已然明白唐观主需要什么样的画,明日就会送来请唐观主一观。&rdo;

&ldo;如此也好。&rdo;唐观主也没一定要月枕石下去感受一番玉局观所承载的道家文化深度有多深。&ldo;如若日后月小友改变了主意,我可以承诺一句,这不对外开放的深坑随时可以让你与你的朋友们入内一探。&rdo;

月枕石笑着带着唐观主给的定金离开了,她得有多想不开才会再身上绑好一根麻绳下坑。除非是有朝一日被追人杀到只能跳坑而逃,否则估计这辈子都不想去弄明白深坑下面到底有什么。

世人都说难得糊涂,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她正是思路清晰地糊涂着。

话说回来,像她这样安分守己的良民难道还会被谁追杀,这一听就是无稽之谈。

翌日,玉局观的唐观主收到了一幅构图简单的画。鲜花铺地,石洞之侧一坐一立的两人正在讲经与听经。线条极为简单却意外地让人一眼就懂。

如此一来,花市的最后几天人们在花市之中穿行,或多或少都听闻了青羊宫与玉局观联手推动了祈福香囊等活动。在青羊宫之中还临时设了一个大茶肆,以供往来香客歇歇脚。

月枕石放学后会去旁听一些故事,这些南来北往的行商大多都有一肚子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孟姓的行商在青羊宫茶肆里一坐就是一整天,了解后得知孟家是正在峨眉山一带,以种植几类鲜花为生,他将鲜花卖给府城里制作香料的店铺。

孟庆聊到后面说起他家的祖上的事情,&ldo;真不是我吹嘘,五百年前姓孟的都是一家,我家与那后蜀的孟家搞不好还有关联,指不定还是什么前朝皇家血脉。&rdo;

五代十国时期,孟知祥建立了后蜀立都成都。后蜀盛极一时之际,疆域从蜀地辐射出去,曾至甘肃东南、陕西之南、湖北之西,后来被宋朝所灭。

如今,孟庆毫无顾忌地说起此事,四周的听客并不觉得他这话有何不妥,没人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起前朝往事有何不妥需要避讳。

月枕石也已经逐渐渐习惯了当朝的宽松政治气氛,不似某朝会动不动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而掉脑袋。

&ldo;老孟,搞不好你家还真占了什么风水好的地界,还真得了祖上庇护。&rdo;

茶肆里有人起哄了,&ldo;想你家的花总比外头别家好上几分,这等养花的本事还就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再过问朝政大事,那么安安心心饲弄草也不错。&rdo;

孟庆一点也不气恼反而觉得老刘分析得很对,&ldo;哈哈哈。搞不好还真是这样。我家祖上从皇宫里逃出来后隐姓埋名,专门嘱咐后人别再过问任何庙堂之事,就靠养花养家糊口了。&rdo;

后蜀历经两代帝王,后者孟昶少年继位在位三十七年,前期精图治,实行与民休息之政,后蜀曾一度将北方边境扩大至长安。不过,后来随着后蜀的日益强盛,孟昶开始沉湎声色不思国政,奢侈到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

后蜀为宋所灭,孟昶投降后幽居汴京不出一年就死了。

月枕石从没听说过孟昶有任何遗孤还在蜀地生活,即便大宋皇帝再开明,也不会放任前朝皇室后裔呆在原来的统治地。

那一边却是有人唱起了反调,&ldo;老孟你家风水哪里好了,要往前唐说闹过夜叉的就是那一块吧。就是那种会吃人的夜叉。&rdo;

第41章

夜叉一词来自于梵语,它本是一种鬼怪的统称,其中或分男女夜叉以行动迅猛著称,还有长翅膀的天夜叉与头发冒着绿色幽光的地夜叉之分,皆是面目狰狞让人见之则心生恐惧。

当然,这些有关夜叉的描述都来自于民间野史,在那些传闻里还说黑暗中的鬼物,它们以吸吮人的血肉为食。不过夜叉也会摇身一变,在佛经故事里因收到佛祖感化了,成为了天龙八部众的护法之一。

正在唱反调的孙老板没管夜叉的来历如何,他直接说起了三百年前的往事。

&ldo;我家祖辈从前唐起就住在昐村,那里原本有一座寺院,听家里的老人说一到年节佳期寺院都会举办庙会。

有一次在青天白日之际,庙会正好演到小孩爬杆子杂耍。谁想到天上突然飞来一只似人非人的怪鸟,它的身形与人形相似但有着一张鹰脸,那怪东西一下子就把爬在杆子上方的孩子给抓走了。&rdo;

这一突如起来的变故让参加庙会的人都大惊失色,正在村民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之时,有人说不如请官老爷帮忙一起找孩子。

当年时逢章仇兼琼镇守蜀中,这位在川任期八年,大力兴修水利等民生工程,与蜀地读书人的关系也不错,还较好地处理了与吐蕃、南诏的关系。不过因为章仇兼琼曾经保举了后来的杨国忠入朝,可想而知在安史之乱后,章仇兼琼因此事未能有被编撰入史书立传的资格。

恰是如此,想要了解章仇兼琼所经历过的事情,只能从其他史籍里找到零星片段。

孙老板说起当年村民去求助的官老爷,正是恰好路过的章仇兼琼。

&ldo;章仇大人派出人手到处寻找,几天之后终是在相隔较远的佛塔高顶上发现了孩子。孩子一开始有些痴傻,特意请道士收惊后,他才慢慢恢复了。事后询问得知,抓走孩子的怪物与壁画上的非天夜叉很像,夜叉每天不知从哪弄来了野果也孩子吃,却是一直把他关在了佛塔最高层。&rdo;

《大宋风月苏轼》第6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