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16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有一次,江充随汉武帝到甘泉宫去,遇到了皇太子刘據的家人在驰道行车,在等级森严的汉代社会,驰道是皇帝行走的专用道路,连皇太子也不得涉足,太子家人在上面行车是违法的,所以江充扣留了太子家的马车。皇太子刘據得知此事后,亲自到他家里求情,请江充宽恕此事,不要让他父亲知道。但江充&ot;秉公执法&ot;,一口回绝了刘據,最后还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汉武帝。

汉武帝嘉奖了江充,对他更加信任了,可从这以后,江充和皇太子刘據却结下了冤仇。随着汉武帝年老多病,江充日益不安起来,他害怕有朝一日汉武帝死了,太子刘據当上皇帝,会对他不利,于是,他想方设法,借汉武帝独居甘泉宫,和太子感情日益疏远的机会,利用汉武帝特别忌讳&ot;巫蛊&ot;的心理,挑拨汉武帝和太子刘據的关系,以达到废掉刘據的目的。

后来,汉武帝做了一个梦,江充趁势把太子牵扯进来,他的理由是,这个梦很可能是因为太子在东宫玩&ot;巫蛊&ot;,老天看不过去,而给皇上的警示。

汉武帝立即命令他搜查东宫,同时又搜太子亲娘皇后卫子夫的宫殿。江充带领人马分别冲进这两处,声称要理&ot;蛊&ot;。结果,由于有所准备,他果然就在太子和皇后的宫中搜查到了许多木偶,并说这是太子和皇后从事&ot;巫蛊&ot;的证据。从事&ot;巫蛊&ot;在当时是一种弥天大罪,皇太子刘據深知父亲的多疑和暴戾,怕到时候讲不清楚,枉背了弑君的罪名,所以一怒之下杀死了江充,又在别人的劝说下,索性矫诏发兵,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大怒不已,命令丞相率领军队诛杀亲儿子刘據,双方在长安城中发生了流血冲突,大战了五天五夜,刘據终因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后来逃亡到外地,不久,就和两个儿子同时遇害。皇后卫子夫一见太子兵败,也自杀身亡。

这事件发生在征和二年(前91年)。这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也是汉武帝家庭中一场自相残杀的悲剧。汉武帝在这场悲剧中落得家破人亡,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虽然后来他反省自己,并为太子平反,但是准皇帝已经没有了。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没有储君的道路,对于晚年的他来讲,这简直比匈奴卷土重来还要严重。

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改错的过程,这一年,离他死还有四年。

一个人在年轻时做出丰功伟绩并不难,难的是在晚年不犯错,在晚年犯错也并不稀奇,可贵的是能改正。而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人。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汉武帝的改错应该从征和四年(前89年),也就是太子被杀的第三年开始的。在这一年春天,汉武帝出台了许多重大措施。第一个举措,他到了当时汉帝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山东。在山东,他以六十八岁的高龄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亲自下地去耕田。这很显然是一场作秀,但皇帝不会无缘无故地作秀,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百姓,自己当年对农业的不重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他要重视农业了。第二件事就是,他对随行的大臣们讲了一番话。他说,朕继位以来就没有做过让百姓享福的事,百姓摊上了我这样一个皇帝真是倒霉,不过,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了,曾经做过的对百姓不利的事从今以后一件也不会做了。

略有头脑的大臣就能看出来,皇帝要改变执行大半辈子的既定国策了。这个事情等于说是汉武帝发出了一个信号。许多大臣收到这个信号后,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位丞相田千秋有了动作。

他给汉武帝上疏,大意是说,皇帝既然想要抛弃掉从前的一切,那最先应该抛弃的就是神仙之说。如今,京城里还聚集了许多方士,您也是被他们几次三番骗过的人,想要大家都相信您的决心,就必须与这些人做个了结。

汉武帝立即采纳,把方士全部遣散。并且做了一次自我批评,他说,我这个人很不好,总被方士欺骗,却还总信任他们。结果他们骗了人民的血汗钱,而于我于百姓什么好处都没有。这是征和四年(前89年)的第二个举措。

第三个举措就是轮台罪己诏。提到轮台罪己诏,就必须要提到桑弘羊。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少年时就很善于心算,十三岁那年进宫担任汉武帝的侍从。汉武帝即位之后,一方面改革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另一方面连续对匈奴、越、西南夷发动战争,国力消耗很大,加之政府安置流民及武帝的浪费,致使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积累的国力大衰,财政危机严重。桑弘羊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不但是当时政策的决策者,还是具体负责实施的大臣。在汉武帝统治前期,他很受武帝信任,为增加国家收入尽心尽力。在桑弘羊的领导之下,西汉政府将盐、铁、酒全部实行官营,同时,均输令、平准令,以及算缗和告缗令、统一铸币等政策也逐步实施。

但是,就在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以为自己为汉武帝敛财的手法还很时兴,就给汉武帝上了奏章,要求在新疆的轮台(就是今天新疆的轮台县)驻守军队、屯垦。也就是一面驻兵,一面来守卫边疆。汉武帝看到这个以后首先就否决了屯垦的上疏,这也就是桑弘羊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辅臣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此时,汉武帝已经准备改弦更张,而桑弘羊的思想还停留在武帝前期的阶段之上,未通时局之变,不合时宜之论,显然不能被汉武帝认可。

《皇 王 帝》第16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