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当初,朱元璋不允许各地藩王进京,可崇祯却是让人进京而不得。一位古代史学家说,明只一帝,太祖是也。这话非常有道理。因为朱元璋对后代的所有嘱咐,后代人都没有遵从。比如不允许宦官干政,明朝的宦官是中国历史上闹得最凶的;比如要对同姓王友好,可明成祖和后来的宣宗皇帝,都对藩王进行强有力的压迫;比如在做事风格上,朱元璋的暴戾举世无双,他的后代却把这种暴戾用反了,以消极的暴戾来治理大明朝。
和朱元璋的遗嘱一样,崇祯皇帝对自己的自责和对李自成的&ot;恳求&ot;最终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虽然在后来,许多士大夫对崇祯皇帝身死社稷的行为表示出了极大的赞赏。但他们不过是怀念明朝而已,真正头脑清晰的士大夫还是对崇祯皇帝十七年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们认为,听他说,大明若亡,是无天理;看他做事,大明若不亡,是无天理。
李自成不能尊重他的遗嘱,只能说明这个农民没有当皇帝的命,同时也说明了崇祯的幼稚。
应该写给谁
客观上看,明王朝树敌过多,是其最大的要害。努尔哈赤为报明将领杀祖、杀父之仇,于万历年间向大明王朝进攻。崇祯初年,因天灾和人祸(朝廷过度征发),陕北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致使明王朝腹背受敌。历览中国的所有朝代,没有一个王朝如大明朝一样,在同时对付两个敌人。一个是起义军,另外一个是满洲人。从历史经验来看,即使是对付一股力量,许多王朝都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更何况是两股力量的左右夹击呢!伟大的战略家、兵部尚书杨嗣昌曾提出&ot;高招&ot;--攘外必先安内,但做起来实在太难,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安内的力量总是为外敌所牵制。崇祯九年(1636年)至十一年(1638年)间,农民军受到明朝将领卢象升、洪承畴等人的合力围剿,几临灭顶之灾。可辽东的清崇祯皇帝写给杨嗣昌的送行诗军南下袭明,威胁京师。卢、洪大军先后被抽调到抗清前线,后来两人一死一降,使起义军得以借喘息之机东山再起。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离开蛰伏多时的陕南山区,挺进中原,五战五捷,大败明军,并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率大军东征,直捣北京。可见,因人力、物力有限,明王朝既安不了内,更攘不了外,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灭亡。
细究起来,清军这个敌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崇祯皇帝的祖宗制造的;而诸如李自成等造反大军的崛起,一方面可能是老天爷故意要与新皇帝作对--从崇祯皇帝登基伊始,陕北的灾荒就十分严重,更主要的原因是万历以来的朝政荒废以及对清作战需要大量军费,不断的&ot;加派&ot;使得民不聊生--仍是祖宗种下的祸根。可以说,崇祯皇帝的命真是太苦了。他的祖父万历皇帝,还有他的&ot;木匠哥哥&ot;天启皇帝荒淫、怠政,都是十足的亡国之君,却在享尽清福后寿终正寝。崇祯为收拾万历、天启留下的烂摊子不遗余力,登基十七年,日夜操劳,寝食难安,最终的结局却是走上煤山,把脑袋伸进了绳套里。
实际上崇祯皇帝最难对付的并非是外敌和起义军,而是朝廷中的大臣。尽管他一举消灭了魏忠贤阉党,却无法根除党争的土壤,到后来,他甚至培养这种土壤。十七年里官僚们意气用事,党同伐异,演出了一幕幕自相残杀的悲剧和丑剧。崇祯皇帝在临死时痛心疾首地说过一句话:&ot;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ot;可见,一个皇帝倘若不是对大臣太恨之入骨,岂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假如明朝君臣能够同心同德,一致抗敌,或许不至于输得这样惨,结果却是事与愿违。袁崇焕受命收复辽东,还没与清军作战,却先导演了一场&ot;同室操戈&ot;的悲剧:他用先斩后奏的手段杀死驻守在鸭绿江口皮岛的总兵毛文龙,实际上解除了毛文龙长期以来对清军的牵制作用,为皇太极发兵南下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后来清军入关的三大先锋就全是毛文龙手下的强将。袁崇焕的下场比毛文龙还惨,由于皇帝听信谣言,加上朝中某些官员的诬陷,袁崇焕以&ot;卖国欺君&ot;之罪被凌迟处死。《崇祯十七年》中说,崇祯皇帝&ot;自斩手足,自毁长城,以后再难谋求足以克敌制胜的帅才,辽事更加难以收拾&ot;。《明史》给出定论:&ot;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决矣。&ot;
既然力主抗敌的皇帝、官僚都难以左右自己的命运,那么,由他们主宰的大明王朝又怎能逃脱覆灭的下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上演的既是明王朝的悲剧,也是明朝君臣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从大时代的角度来看,世界历史舞台的那一面,西方各强国纷纷崛起,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而号称&ot;天朝&ot;的中国大地上却在血雨腥风地自相残杀,重演那延续了几千年的改朝换代。
最后,站在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崇祯皇帝的悲叹不是没有来由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集权制发挥到极致,但从百姓的立场出发,他是一位好皇帝。他重典治国,在官吏铨叙、考核、监督方面也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制度。可到明朝中后期,皇帝的素质与品德逐渐下降,整个国家机器日趋失灵,这些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必然的。大明官场贿赂盛行,官员开始大肆贪污受贿。到了崇祯时期,已是积重难返,连崇祯自己都不得不哀叹:&ot;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ot;
《皇 王 帝》第63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