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棘手的问题
武则天像武则天登基称帝不久,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这就是皇位继承问题。当然,这件事在其他皇帝那里根本就不算事儿,因为完全可以按照&ot;立嫡以长,父死子继&ot;的传统选择接班人。但武则天不能,因为她是女人。如果按照传统,那她就等于把辛苦得到的江山又送回给了李氏,可是如果把江山传给侄子,她又觉得侄子不如儿子亲。由此可知,在帝制时代,女人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尤其做皇帝。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她还很健康,所以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下工夫。并且在&ot;正名&ot;的过程中,先封了诸侄儿们为王,享有特权,接着是以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皇嗣,让他住东宫,这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显然是把李旦当成接班人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她这种临时性的安排,对于稳定当时的政局、集中精力巩固政权是很有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招就显得十分蹩脚了。
最先挑起事端的不是李氏,而是她的侄子武承嗣。武承嗣自以为在武则天建立&ot;大周&ot;的过程中,立功不小,又加上武则天对他加官晋爵,让他的野心膨胀起来。天授二年(691年),他跟武则天建议,废掉皇嗣李旦,立自己为皇太子。但是,武则天对自己的这个侄子的能力很是怀疑,所以坚决不立。
这个消息传出后,朝中大臣惊讶万分。武则天不知道这些大臣都作何想法,于是,她设宴请朝中重臣,试探他们的心思。
武则天一朝的绝大多数大臣虽然都是武则天的支持者,但他们是只支持武则天继承和发展李世民的事业。当武则天把问题抛出来后,这些人就激动了。他们认为,武氏诸王,非天下人心所向,坚决不希望形成武氏侄子继位的政治格局,并且,强烈要求武则天立李氏成员为皇太子。
武则天知道,想要把自己的侄子立为皇太子比登天还难。她后来改变主意不立侄子为太子,是因为当时宰相李昭德的一段话。李昭德说:&ot;先帝是您的丈夫,太子是您的儿子。您现在坐拥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怎么可以把江山传给侄子呢?您听说过侄子为姑姑立庙的事情吗?&ot;
但是,立李氏为皇太子更是让她难以说服自己。这是最明显不过的,李氏当权,自己披荆斩棘、杀人无数,辛苦创立的&ot;大周&ot;必将灰飞烟灭。
摆在她面前的这个问题的确是个难题,立子,不妥;立侄,亦不妥。她几乎想得头发都快白了,仍然找不到妥善的办法。
但她不去找事情,并不保证事情不来找她。圣历元年(698年)春天,武承嗣与武三思又跑来找她,对她说:&ot;从来做皇帝的没有以异姓为嗣的。&ot;意思是说,您姓武,当然要从姓武的人里找接班人了。
她还没有说什么,时任宰相狄仁杰就跳出来反对。这位对李唐王朝忠诚到家的宰相说:&ot;先皇先帝刀光剑影中打下江山,高宗皇帝又以二子(李旦、李显)托陛下。今天您如果要把江山移他姓,老天可看着呢!&ot;不等武则天说话,他又晓以利害,&ot;您应该懂得侄子和儿子谁亲谁疏的道理吧,您若立儿子,千秋万岁之后,还有人为您烧香;如果您立侄子,我可从来没有听过侄子为姑姑烧香的事情。&ot;
武则天略带恼火地说道:&ot;这是朕的家事,你一个外人就不要搅和了。&ot;
狄仁杰立即回道:&ot;帝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皆亲戚,天下事哪一件不是陛下家事!我身为您的子民,又位居宰相,怎么可以不管呢?&ot;
武则天欲言又止,想了一会儿,就让狄仁杰出去了。几天后,她找来狄仁杰说道:&ot;朕昨夜梦见一只大鹦鹉两扇翅膀都折了,卿会解梦吗?&ot;狄仁杰想都不想,就&ot;解&ot;道:&ot;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可复原。&ot;
武则天立即陷入了沉思中。不久,她最信任的大臣李昭德、王方庆、王及善甚至是她宠爱的二张兄弟都上疏请以李氏为储。这些人都是从封建宗法、伦理观念出发,坚决反对立侄,主张立子。武则天真正地认识到武氏诸王是不得人心的,并且,她不想现在跟臣子们因为这样一件事而闹出不必要的矛盾,于她于人,都不好。因此,她打消了立侄的念头,决意立子。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以庐陵王李显有病为由,派人接他回京城。该年七月,李显到达京城,狄仁杰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跑进宫里请求见李显。武则天笑道:&ot;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来看。&ot;
她命人把李显请了出来,狄仁杰立即跪下叩头,声音哽咽。武则天也是叹息不已,说:&ot;我母子二人能团聚,全仗您啊。&ot;狄仁杰顺势说道:&ot;陛下母子团圆,家国之大幸事,当今天下悉知,今日在内,臣先亦不知。宫外难免议论纷纷,还以为假。&ot;
武则天知道狄仁杰是什么意思,就让李显出舍龙门,隆重地备礼迎还。朝廷内外一见李显,都知道皇上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已成事实了。
李显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李治死后不久,嗣圣元年(684年)二月,他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到外地。已经过去了十四年,武则天为什么还要召他回来呢?而且,当时已经有了个皇嗣李旦,武则天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呢?
《皇权继承制度》第38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