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41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皇帝李显是个胸无主见的人,失势时胆小如鼠,得志后摇头晃脑。他先是把母亲执政晚期苦心为他培养的一批新人全部清除出去,然后对曾经跟随自己东跑西颠的妻子韦皇后言听计从。这个韦皇后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空有类似她婆婆的大志,但她的手腕与智慧连给婆婆提鞋都不配。李显倒是遵从了母亲的一个要求,那就是与奸人武三思打得火热。

这个大概是唐朝历史上最瘪三的皇帝,把唐帝国的朝廷折腾得一团糟。许多大臣被他给予了无数权力的韦后与武三思折腾得在公堂里不敢停留片刻。

李显对武三思越来越重用,最后,他升武三思为宰相。武三思反过来为武则天报仇:先是污蔑当初参与政变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等人,然后将其陆续诛杀。终于,在神龙三年(707年),宫廷政变再次发生,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下去武三思的所为,率领羽林军三千人冲进玄武门杀掉了武三思。可惜的是,他没能推翻李显,最终被乱军杀死。

唐玄宗像悲剧继续在上演,三年后,也就是景龙四年(710年),韦氏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李显。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她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

最后,一位英雄站了出来,他就是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掉了韦后、安乐公主,唐朝李氏的历史才渐渐地光明起来。

武则天即使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她死后五年时间里,她生前所希望的一切都没有实现。武氏子孙因为太子李重俊的政变而被杀戮殆尽,李显也没有保住李氏天下,若不是李隆基及时站出来,唐朝历史上很可能会出现第二个武则天。

她临死前让人在其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后人猜测纷纷。有人说,这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劳太大,已经没有文字可以记叙她的功绩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她在窃取李唐天下时,杀了太多李氏成员,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生平功绩写在上面,因为她没有颜面去见自己的丈夫和唐帝国的伟大人物李世民。还有人说,非常之人必做非常之事,武则天那块无字碑很可能有自己的目的,只不过我们凡夫俗子猜不出来而已。

无论怎样,不管她是在刻意地标新立异还是真有不可言说的苦衷,她的一切都已经消逝,在后来大唐帝国两百年的历史里,她再也不会以皇帝的身份出现,虽然她曾经就是皇帝。

她留下了政治遗嘱,但也可以说没留下;也可以说,她没有留下任何政治遗嘱,但的确留下了让后人感慨万分的那句话:&ot;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ot;

一个人临死前能放下一切才是真的放下,她明知道自己的遗嘱已经对后人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已经改朝换代,因为在唐帝国的男权社会,她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她什么都没有了以后。

其实一个帝王在为子孙计划的时候,往往体现出了一种对人生的态度。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个帝王,她的政治遗嘱完全可以当成一个深刻的哲理故事来看待。

武则天死后不久,大唐帝国又出现了一个盛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开元盛世。唐帝国走向了第二个高峰。而武则天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她对大唐这两次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宋太祖遗嘱:家法的幽灵

由于宋太祖死得太匆忙,所以只留下了一道政治遗嘱,就是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他之所以传弟不传子与当时宋朝的形势和他临死前的情形有很大关系,他希望弟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说,他把宋朝所面对的一系列难题留给了弟弟。并且立下家法,以此来监督后继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巩固赵宋王朝。由于这些作为,他在整个宋代史上留下了他对惯例的解释、他对事物的一整套看法和他的行政作风。

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宋会要辑稿》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史》

由于宋太祖死得太匆忙,所以只留下了一道政治遗嘱,就是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他之所以传弟不传子与当时宋朝的形势和他临死前的情形有很大关系,他希望弟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说,他把宋朝所面对的一系列难题留给了弟弟。并且立下家法,以此来监督后继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巩固赵宋王朝。由于这些作为,他在整个宋代史上留下了他对惯例的解释、他对事物的一整套看法和他的行政作风。

最后那一年

开宝九年(976年),大宋皇帝赵匡胤执政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一切都很平常地发生着。年初,群臣上表请求赵匡胤加称&ot;一统太平&ot;尊号。赵匡胤拒绝了,理由是:辽与北汉还没有平定,一统太平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他说的是真话,北宋终朝都没有灭掉辽国。就是在群臣拍赵匡胤的马屁时,西南的大理、吐蕃,西北的高昌、西夏诸政权都在宋朝版图之外,北汉在三年后才被北宋消灭。辽国正处在一个王朝发展的鼎盛期,统一事业的完成看起来实在太遥远了。

赵匡胤在否定这件事后不久,就做出了另外一件事:准备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他这一想法一透露出来,众大臣们的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持反对意见最坚决的就是赵匡胤的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

《皇权继承制度》第41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