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就我个人而言,《战争史研究》远不仅是一份刊物,更是一种感情。在它初生之时,我是它的读者,如同许多热心国防问题、贪婪地找寻一切相关书籍来阅读的年轻人一样,翘首期待着每一期杂志。也因为它在高三的艰难岁月中带来的慰藉,我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国际政治系,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对战争事务的关注。嗣后蒙前辈章骞先生引荐,得以拜会阎京生兄,开始为战研撰文,最初为撰稿人之一,而后为主笔、副主编。四五年间,参与了全部三十余册刊物中超过半数的编撰工作,得偿夙心往志。放翁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年轻时经历过从爱者到任事者的渐变,体味过数年焚膏继晷撰稿的艰辛,感慨过历史缪斯克利俄(clio)质朴而庄严的魅力,对世事与人生自会有不寻常的观感。
我们生活在广义的和平时代。上一次世界大战已是六十余年前的旧闻,发达的传媒则将伊拉克、巴勒斯坦、阿富汗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日常发生的一切包装为可资猎奇的肥皂剧。似乎和平本属天经地义,战争倒是不多见的病态。然而我们终究无法否认,当今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是经由流血的独立造就的,同样由战争塑造的还有现存的国界及版图。在人类标榜&ldo;科学&rdo;与&ldo;理性&rdo;的时代来临后,战争的残酷性反而显得愈加突出,造成的破坏也更为恐怖。而尽管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最近六年国际军火贸易总额却仍在直线上升。人类陆续征服过天花、结核病与脊髓灰质炎,但在可见的岁月里,我们仍必须适应在一个时时有战争的世界上生存‐‐这便是阅读与思考战争的起因。
我不敢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小书足以使人&ldo;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rdo;(《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22)。它仅仅是一种助产术,旨在唤起关于正见的思索,以便让人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作为持剑武士与和平召唤者双重角色的人类自身。在此,我愿以美国历史学家塞缪尔&iddot;莫里森在14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战史》中的结语为本序作结:
&ldo;如果说对日战争的胜利除却变更了国际均势外还有些别的内涵的话,那便是始自希腊的永恒价值与恒常道德的复归。这些信条常遭折损,当人们为生存拼杀时,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但人类终将复归于斯,且诚然复归于斯,以期安享造物主之伟大馈赠‐‐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之权。&rdo;
刘怡
2010年春于西坝河
《被遗忘的较量》相关资料目录
目录
p1波兰永不灭亡
p2序曲:&ldo;波兰已经灭亡!&rdo;
p9第一天:8月1日
p17第五天:黑色星期五
p26第十一天:&ldo;一颗子弹换一个鬼子!&rdo;
p30第十二至第三十一天:老城血战
p41第三十一天至第六十天:&ldo;华沙正望眼欲穿&rdo;
p50第六十三天:10月3日上午8点整
p61纳粹黄金
p62纳粹黄金,就像一道划过天空的闪电,带给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感
p66&ldo;安全港计划&rdo;及美国情报官员与纳粹的勾结
p72鲍曼的&ldo;火场计划&rdo;
p76寻找纳粹藏金
p79瑞典与纳粹黄金
p82西班牙、葡萄牙与纳粹黄金
p88土耳其、阿根廷与纳粹黄金
p94瑞士与纳粹黄金
p98纳粹赔款的分配
p100阿根廷的第三帝国神话
p103天皇的黄金宝藏
p108纳粹黄金与美国
p113结语
波兰永不灭亡
1944年华沙起义
波兰永不灭亡序曲:&ldo;波兰已经灭亡!&rdo;(1)
序曲:&ldo;波兰已经灭亡!&rdo;
1939年10月4日,在乌亚兹多夫林阴道的尽头,趾高气扬的希特勒检阅了穿越华沙市区的德军部队。此时距纳粹入侵这个中欧国家刚刚过去一个月。
1939年9月1日,以航空兵为后盾的德军装甲部队向全世界展示了名为&ldo;闪电战&rdo;的可怕战争新模式。15天之后,德军即已兵临华沙城下。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要求苏联,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相关规定快动手。但是,苏联想以&ldo;保护西乌克兰人和西白俄罗斯人免受德国威胁&rdo;为借口出兵,这个主意德国自然是不喜欢的。不过,最后苏联还是以这个借口出兵侵占了波兰的东部地区。用莫洛托夫的话来说,苏德两国军队这么砰然一击,波兰这个&ldo;凡尔赛条约的丑陋产物&rdo;就化为乌有了。
瓜分完毕后,希特勒立即发布命令:将德国占领的波莫瑞、大波兰、西里西亚三省以及罗兹、克拉科夫两省的一部分组成&ldo;德意志人省&rdo;,直接并入德国版图;其余地区组成一个&ldo;波兰被占领区总督管辖区&rdo;(简称总督区),下辖克拉科夫、华沙、卢布林、拉多姆四个行政区。他甚至下令将在华沙举行阅兵仪式的林荫道更名为&ldo;胜利大街&rdo;:&ldo;务必使那些可怜的(波兰)人铭记我们的胜利!&rdo;
可怜的波兰人当然无须铭记这种耻辱性的&ldo;胜利&rdo;。在历史上,这个国家曾经三次被瓜分,加上这次已经是第四次。而每次亡国之后,各阶层中的精英人物总会竭尽全力准备秘密起义,以至于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历史循环。就在希特勒兴高采烈地检阅部队之时,波兰国家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农民党和社会党的代表就已经聚齐于华沙波兰储备银行的金库里,讨论起了开展抵抗运动的工作(由于苏德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波兰工人党拒绝参加此次会议)。同月,弗拉迪斯瓦夫&iddot;西科尔斯基将军在巴黎建立了波兰流亡政府,后迁移至伦敦。流亡政府包含了参加华沙抵抗运动会议的四大政党代表(国家民主党更名为波兰国民党,基督教民主党更名为波兰劳动党),统一指挥着波兰国内蓬勃发展的地下力量。
《被遗忘啊》第3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