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36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舒拉说:&ldo;我好像觉得是在梦里,恍惚不定,身不由己。&rdo;

白蕾笑而不语,又引他来到一处宫殿,匾额上书&ldo;书宫&rdo;二字,隶体,两侧也有一副对联,左联是:衔远山吞江湖怀素醉蕉二王尤美;右联是:含夕阳抱皎月傅山卧丹苏黄甚佳。

二人走进殿堂,只见在绿蕉簇拥之中,一个身穿僧服的老僧正手持毛笔在芭蕉叶上醉写草书,笔力遒劲,气势逼人。

白蕾说:&ldo;这便是中国有名的怀素醉蕉,释怀素是唐代大书法家,他本姓钱,湖南长沙人,精勤草书。因为他的书法写得快,纸张供应不上,就在江西的一座寺院以芭蕉练字。他的房间取名为&lso;绿天庵&rso;,他把寺里种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子都摘光了。他把木板,木盘涂上漆用来练字,时间久了,木板木盘也被笔磨穿了。他用坏的笔头埋成坟堆,取名&lso;笔塚&rso;。&rdo;

舒拉叹道:&ldo;这人的功夫可真够深的。&rdo;

白蕾又说:&ldo;怀素好醉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快旋驰,变化多端,法度具备,人称,&lso;颠怀狂素&rso;,对后世影响极大,传世书法有《自叙》、《苦笋》等帖。隋朝还有一个和尚,叫智永,名洪极,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浙江绍兴永欣寺的和尚,人称&lso;永禅师&rso;。他继承祖法,精勤书法,曾经写了《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浙江各寺。他练坏的笔头装满五大筐,称之&lso;退笔冢&rso;。向他求书的人如市,所居住的门槛破损,以铁皮裹之,谓之&lso;铁门限&rso;;他有真草《千字文》传世。&rdo;

舒拉说:&ldo;这个和尚也真厉害。&rdo;

白蕾说:&ldo;明代的诗人、书画家唐寅,才貌双全,他在明弘治十一年29岁时考取乡试第一名,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华很有希望在会试上夺魁。当时吴宽在朝中做官,对于唐寅的才华在公卿之间遍加赞赏,唐寅的名声已在京中传遍。第二年进京应试时,遇同舟应试的徐经,因徐贿赂会试总裁程敏政的家僮,科场作弊,牵连了唐寅,使唐寅不但未能夺魁,反而被捕入狱。后来经吴宽为他求情,才得以赦免。本来踌躇满志的唐寅,遭到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击,精神上所受到的刺激很大;由于他仕途失利,又引起夫妻之间的反目,他夫人与他离婚,嫁给中了进士的都穆了。一连串的打击,使他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祝枝山与唐寅是好友,好友科场失意,才志难展,产生了同命相怜之情。渐渐地,他们的思想由入世的追求功名、经世治国的儒家思想转变到出世的游戏人生、独善其身的佛、道思想、唐寅晚年从宁王府佯狂回苏州后,便自号&rdo;六如&ldo;,表示皈依佛门。祝枝山晚年自称&rdo;枝山道人&ldo;,表示皈依道家。祝枝山在《再挽子畏》诗中就有&lso;少日胸怀天下奇,中来出世也曾期的诗句。中年后期,他的思想性格已变成出事超凡、任达放诞、不拘于时了。唐伯虎与张梦晋、祝枝山都任达放诞,有一次他们三人在雪中扮做乞丐击节唱《莲花落》,用讨得的钱沽酒到野寺中痛饮,并高兴地说:&rso;这种乐趣可惜李白没有尝过。&lso;文征明与唐、祝交情甚厚,但性格迥异。祝枝山和唐伯虎经常想捉弄他,一天,他俩邀文征明同游竹堂寺。唐伯虎预先对使女说:&rso;这次来的文君青楼中素称豪侠,只是他的性急难狎,你们要好好伺候他。&lso;使女在暗中窥视文征明的到来。唐、祝两人故意与文征明故意经过那狎邪之地,并用眼色暗示使女,使女马上出来硬拉文征明进去不肯放手。生平从来就不接近婚外女色的文征明羞得面红耳赤,很不高兴地说:&rso;是你们在捉弄我吧!&lso;祝枝山与唐伯虎觉得开心,大笑而散。这年夏天,唐伯虎去访祝枝山,祝枝山当时大醉,赤裸身体在纵笔疾书,对于唐伯虎的来访一点也不理会。唐伯虎对他戏谑说:&rso;天下无褐,何以卒岁?&lso;祝枝山立即回答说:&rso;岂日无衣,与子同袍。&lso;可见祝枝山反应敏捷。他这是引用&rso;竹林七贤&lso;之一刘伶的故事,刘伶纵酒放达,有时在家赤身裸体,屋中人讥笑他,他说:&rso;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lso;祝枝山之所以也能成为杰出的书法大师,吴门书派的领袖,被誉为&rso;一代之冠&lso;,是因为他书艺既博且精,达到了当时人无与伦比的程度。人们争相购藏他的墨迹,视若拱璧,因此商贾艺匠大量伪造,兜售祝枝山书法作品,造成了祝枝山赝书遍天下的局面。《书林纪事》中说他&rso;海内索书,贽币踵门,辄辞弗见。他嗜酒好色,喜六博,有人想得到他的墨迹,就趁他到青楼去狎游时,贿赂妓女,让妓女向他索书,则能得到他大量的墨迹。&rdo;

舒拉笑着说:&ldo;中国有句俗话:逢才子必风流,这些风流才子的佳话确实让人回味。&rdo;

白蕾说:&ldo;我再跟你说一个书家,有个青藤书屋坐落在浙江绍兴,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文长的出生地和读书处。徐文长谢世后,明末大画家陈洪绶慕名到底居住。从此,这间小小的书屋,成了中国绘画史上&lso;青藤画派&rso;的发源地。徐文长,名渭,别号:天池山人、天池生、青藤道士、田水月;他生于明正德十六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他擅长书法、绘画、诗文和戏曲,才华横溢,自谓:书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绘画与书法评价最高。他在绘画上反对拟古,注重写意,大胆创新。所作破泼墨花卉,淋漓潇洒,别具一格,成为&lso;青藤画派&rso;的始祖,他对陈洪绶,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有深刻影响。他的书法,苍劲中姿媚欲出,结体茂密富有魄力和气势,卓然自成一家。《南词叙录》和《四声猿》,是他的戏曲作品。在文学方面,他的作品传到晚清,对于开辟趋向反应现实的道路,起过积极的作用。徐文长以教书、当幕友和赏诗文书为生,他曾参加过抗倭战争和反对严嵩的斗争。但性格耿介,落落寡合,不为时人所重。他在《葡萄》画轴中自题云:&lso;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rso;残年受逼成狂,坐牢7年,9次自杀,异常悲惨。他的遗著在清代还遭压制,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列入禁销书目。但是徐文长的成就并没有被时间的长河所没。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辞去吴县令,到绍兴访同年陶望龄时,偶读徐文长的遗作,惊呼奇绝。由于袁宏道的推崇,陶望龄、商浚和陈汝元等尽力搜集他的遗稿,出版了《徐文长三集》。接着,又有杭州钟人杰刻印《徐文长全集》,张岱刻印《徐文长佚稿》,其他遗作亦相继问世,随着名声的不断扩大,他的故居青藤书屋开始被人们所重视。青藤书屋本来叫榴花书屋。屋前有池,方不盈丈,不涸不溢,号称&lso;天池&rso;。旁边有大安石榴树,书屋因此得名。池边有青藤一株,为徐渭手植,枝干蟠屈,大如虬松,覆盖方池,池上围以石栏望柱,近北横一小平桥,其下以方柱承托,上刻&lso;砥柱中流。&rso;桥上原有石台,台上筑亭,柱上刻楹联: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背题&lso;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rso;,额题&lso;天仪分源&rso;,背刻&lso;自在岩&rso;,都是徐文长的手书。徐文长20岁时考中秀才,入赘潘家,从此离开了榴花书屋。嘉靖二十三年,他的长兄徐淮故世,榴花书屋也出卖了。幸亏崇祯六年山阴进士金兰友发起保护,在大云坊建碑,上刻&lso;徐文长先生故里&rso;,并以书屋为学舍,授徒讲学。崇祯末年,陈洪绶从诸暨迁居徐文长故宅,手书&lso;青藤书屋&rso;匾,从此榴花书屋易名为&lso;青藤书屋&rso;。明朝灭亡后,陈洪绶移居城南薄坞,削发为僧,青藤书屋荡为荒烟蔓草。到康熙二十一年,施胜吉从潘姓那里购得青藤书屋,重新修葺。黄宗羲还写过一篇《青藤行》,诗中云:&lso;乃斯世乃人弃文长,文长不忍一藤弃,吾友胜吉加护持,还见文长如昔比!&rso;嘉庆年间,陈无没从施氏那里购得青藤书屋,进行重建和扩建,把它氛围八景,天池、壶藤阿、自在岩、孕山楼、浑如舟、酬字堂、樱桃馆、柿叶居,还请钱大昕、郑板桥题匾,阮元撰写《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刻于石上。青藤书屋历经四百多年历史,几经变迁,虽一度荒芜,但方池、石栏、题刻、青藤、楹联、徐文长亲笔&lso;一尘不到&rso;匾、陈洪绶手书&lso;青藤书屋&rso;匾,都保存下来。书屋三间,单披平房,阴阳合瓦,青砖铺地,虽然经后人改建,但部分构件还是原物,后面是内室,与书屋仅一壁之隔。屋前为小园,古树蔽日,修竹婆娑,假山和月门点缀其中,卵石小径,还有桂、梅、石榴、芭蕉,虽非奇化异石,倒也清幽不俗,是游览的胜地。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一颗印章,上刻:&lso;青藤门下走狗&rso;,用来盖在他作品上,大画家齐白石作诗说&lso;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rso;他们如此谦虚,一般书画家对青藤更会有仰止景行之想。&rdo;

《金三角谜题》第36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