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可这一家子吧
站在摄像身后一直由着他们说的温庭筠的处理方法被剪辑成《遇见》的第一期,波比它哥在救助站义务劳动一个月算是说谎的代价,但这个月的义务劳动让他认识了不少义工可以给他介绍工资更高的兼职。波比的小主人成为救助站的编外人士,随时可以去救助站跟猫猫狗狗们游戏。而波比被召回了,但波比也不再接受领养,就养在救助站有了自己的主人,主人负责遛狗、洗澡陪它玩。
这一季的《遇见》因为制作组遇见了波比彻底改变了企划方向,原定的拍摄计划推翻,嘉宾从救助站的义工变成看视频的旁白c,而真正的主角是义工团队组成的素人嘉宾们。这些义工们的故事更符合《遇见》的核心企划,遇见你是最大的幸运。
十二期的节目跟拍了十个义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故事,每个人成为义工的理由都是寻求心灵上的安慰。
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宠物离世了,不敢再养但还是思念的人选择去救助站当义工。有学习压力太大,想要找地方放松但又不敢真的休息,只能偶尔来救助站放松一下的学生。有和家人关系不好但又不知道要怎么办,偶然看到《遇见》后被节目吸引,加入义工团队的主妇。
这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救助站,把这里当成另类的心灵驿站清扫堆压在心底无处释放的烦恼。这些故事和这些人让温庭筠又找到了拍节目的成就感,当初妇女协会的那位姨母把《十字路口》播出带来的影响文件给温庭筠时,一模一样的成就感,自己在做一件很棒的事情的成就感。
这份成就感让温庭筠有些飘,飘了结果就是干了一件毁誉参半的事情。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叫好的人说这才是电视人的职业素养,谩骂的人说炒作也应该有底线。
《遇见》前后十二期,第一期是波比他们一家,后续十期是十位义工的故事,最后一期温庭筠玩了个大的,做成了谈话节目。姜虎栋他们几个c和一位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再加一位以贩卖狗肉为生的店家都被温庭筠拉到棚内,谈所谓的动物保护到底在保护什么,是人的利益还是动物的利益。是传统必须要遵守,还是社会进步的道德感更值得推崇。
温庭筠为了这档节目让作家组搜集了全世界对猫肉狗肉作为食无肉的数据,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包括动物保护协会的人都没想到的是,猫肉全世界吃的少,但狗肉的历史不管是亚洲还是欧洲乃至全球都有。这不是所谓的亚洲文化的毒瘤,这是人类进化食谱的普遍性。
狗肉在东亚文化里属于饮食风俗,别的国家不谈,韩国对狗肉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七零年海那边的邻居周主席访韩,当时的总统给与的高规格招待中就有一桌是全狗肉的席面,没看错,狗肉上国宴了。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韩国人对狗肉的态度,那是当珍馐来的。而且韩国还有三伏天喝狗肉汤的老传统。
各种原因让大家都认为吃狗肉主要是东亚的问题,海那边的邻居有狗肉节,为了这个狗肉节西方媒体大肆讨伐过亚洲人的茹毛饮血,简直就是野蛮人。但实际上去世界上查一查,真正更具规模和市场的狗肉节反倒不是海那边的邻居被西方媒体讨伐的狗肉节,而是美国堪萨斯镇狗肉节,年年办年年游客都很多,动物保护协会敢去龇牙那边的商户就真的敢开枪硬刚。
但动物保护协会去了吗?没有。
为什么呢?刚不过。
在可以携带枪支的国家,动物保护协会只要敢拦车抢狗,那他们被爆头就是真实会发生的事情,不是段子。宠物真的很重要也非常爱,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爱到愿意牺牲生命?愿意盲目的牺牲生命?未必吧。
温庭筠给动物保护协会的人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亚洲吃狗肉因为动物保护协会的阻拦出现大量的市场空白其中七成以上被美国占据,奥巴马曾在日记和媒体面前都公开表达过自己很喜欢吃狗肉。堪萨斯的狗肉节是一场狗肉爱好者的狂欢,是动物保护协会深恶痛绝的活动,但媒体说什么了?
媒体叫嚣茹毛饮血了?叫了。
然后呢?然后节日照办,狗照杀,肉照吃,钱照样赚,而且因为这也算是一波宣传,让堪萨斯这个小镇一下火了有没有,镇上顺势扩大狗肉节范围,邀请全世界喜欢吃狗肉的人士光临,大家都是朋友么
美国媒体叫他们的,人们做他们的,大家各自开心。
英国呢?很长一段时间吃狗肉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贵族可以吃,狗肉在这里的存在就不止是历史的问题还是地位的问题。想在这里讨论禁止屠宰和食用狗肉?呵呵。
有意思的是西方的动物保护组织对本土的屠杀犬类的抗议方式是上街游|行,他们游|行他们的,媒体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武力冲突也有,但新闻里很少上升到种族问题,这是会被告种族歧视的,媒体不敢这么写。可到了亚洲,分分钟就是黄种人都是恶魔,也是很有意思了。
是西方媒体的区别对待?可以这么理解。
但也可以理解为,东亚的某些国家比如韩国想要创造国际声誉,力图打造自己是文明的形象,国内媒体对狗肉的抵制比国外媒体还凶。从这个角度来说,吃狗肉的获利者是谁?不吃狗肉的获利者又是谁?这就很难分清楚了。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原型》第561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