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二章中医药调理暴盲四(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暴盲(四)
[病案]张某,女,42岁,1982年9月28日初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1982年9月17日,因家中遭遇盗窃,情绪极度悲伤,痛哭不止,直至次日凌晨3时许方止,随后入睡。醒后即感双目失明,遂前来我院就诊。
眼科检查显示:双眼外观及眼底均无异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但双目视力场为零。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癔病性黑蒙症”。治疗上,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细胞色素C、维生素C,肌注肌苷、维生素B1和B12,口服非那根、安定及中药逍遥散加减5剂,石斛夜光丸20丸。经过十天的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者遂要求尝试针刺治疗。
体格检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一般,表情抑郁,食欲不振。自发病以来,患者常有不自主的哭泣现象。舌象表现为舌红、苔薄而干,脉象弦滑。
[治则]巯风活络,平肝养目。
[取穴]以睛明、承泣透内睛明为主,配以合谷、太阳透角孙。患者采取仰卧位,经常规消毒后,用左手食指将同侧眼球向外推,右手诗1。5寸毫针,对准睛明穴直刺1寸,刺承泣穴时,让病眼球向上转,并用左手食指于承泣穴处向上推眼球,然后右手持1。5寸毫针直刺0。1寸后,再横刺透向内睛明穴,针刺太阳穴平刺透向角孙;合谷穴直刺1寸。各穴均不提插,亦不捻转,留计10分。出针后,用消毒棉球轻揉针孔,患者自言已能看见东西,并说可见到她爱人在身边,但只能看见身形,五官则模糊不清。即让患者静卧闭目休息,10分钟后,对人的五官及红白墙面等均能看清。随后患者自行走出诊室,下楼回到病房。约40分钟后查视力,双目均达0。9。第二天中午和下午两次查视力已达1。5,一切如常。
[评析]本病属祖国医学暴盲的范畴。暴盲是指平素目力正常,突然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病证,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关于暴盲的记载,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证治准绳》云:"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明确指出暴盲的特点在于发病突然,且无外伤或瞳神损伤。此外,《审视瑶函》亦言:"暴盲者,肝气上冲,血瘀络阻,目失所养",进一步阐明了本病的病机特点。
本例患者由于悲伤恼怒,情志不遂,致使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主疏泄,其经脉上连目系,肝气郁结则血行不畅,血瘀络阻,目失血养。同时,肝郁化火,肝经风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加重了目窍失养的程度。正如《医宗金鉴》所言:"肝气郁结,血瘀络阻,目失所养,故目不能视"。目窍失养,则视物不清,更难辨五色矣。五色者,青、赤、黄、白、黑也,目之能辨五色,全赖肝血之濡养。肝血不足,则五色难辨,此乃暴盲之重要表现。
在治疗上,当以疏散风热、行气通络为法。具体取穴如下:取睛明与承泣以疏风活络,开窍明目。睛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之交会穴,具有疏风清热、明目开窍之功;承泣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二穴相配,共奏疏风活络、开窍明目之效。配太阳与合谷以助其功。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具有清利头目、疏风散热之效;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可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诸穴合用,则相得益彰,共奏疏风清热、行气通络、开窍明目之功。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情志调摄,避免悲伤恼怒,保持心情舒畅;其次,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再次,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用眼过度。通过综合调理,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此例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通过疏风清热、行气通络之法,配合适当的穴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不仅验证了中医理论在治疗暴盲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临床治疗类似病证提供了有益借鉴。
喜欢每日医案请大家收藏:()每日医案
《医案大全》八百四十二章中医药调理暴盲四(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