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550章 经方不在补而在调(第1/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阴阳五行不是真理,中医理论更不是一神教,拜一尊神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要不,《伤寒论》不出方113首,《金匮要略》更不必论病二十五门!

后世也不必总结治病的八纲和八法。

见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论病之倚,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之。"

《伤寒论》的经方取效,其实质不是补,而是调。

这个调,是因势利导,是顺势或汗,或下,或清,或温,或活血,或利水总之,伺机这个“势”和“机”如何把握?

要“观其脉证”,要“随证治这个证,就是病机或病势的外在表现,更是用方的证据,就是的“方证”。

正怎么来的?不是凭空想象而来,不是能背几句“正气存内,邪之所凑”或者“补脾不如补肾”之类的话能想得出来的。

经方,靠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是神农氏尝百草而来,是伊尹辈调试而来,积累数千年的用药经验和生活经验,方成数百个经典方证。

中医学虽然与古代哲学有关系,但毕竟不是哲学,而是一门治病救人的行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没有很多的大道理可言,反倒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下手功夫。

本草与针灸,各自有自身的应用规律,不是简单用某一种理论就能概括或融通的,我们要学习掌握本草和针灸,必须尊重和传承前人留下的规范。

同时,当好未来人的,古人。

???

黄教授最后这句话,意味深长呀。

所有人都在品味着。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在遥远的汉代,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者。他对古代那些名医们的精湛医术深感钦佩和敬仰,时常沉浸在前人的医学智慧之中,如痴如醉地研读着他们留下的经典着作。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千百年后的世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张仲景本人,也早已成为了后人眼中的古人。

当魏晋时期来临,人们回望汉朝时,不禁对张仲景等汉代名医的成就赞叹不已。而到了唐代,孙思邈这位伟大的医家在审视魏晋时期的医学成果时,心中同样充满了感慨与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的学者们遥望着汉唐盛世的辉煌医学成就,汲取着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而后世的明清时代,人们再回顾宋朝的医学发展,又会发出新的感叹,以及疑惑。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古代医家们不断地研究着前辈们的名家经方,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进一步。

可是他们未曾料到,就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短短百年过后,自己也终将成为被后世铭记和研究的古人。

现代人,在未来人眼中,何尝不是古人?

现代人总喜欢厚古薄今,阿不,应该说厚古薄今是中国人的文化底色。

君不见,张仲景也曾经愤青过:“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祖传中医可信吗》第550章 经方不在补而在调(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