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湖北新军(第2/3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快请。”张之洞忙道,他对洋人总教习那是高度重视,师夷之长嘛,就得当成老师一样敬着,哪怕这会儿正见着客,也能插队。
纳兰很懂事的起身告辞,张之洞让他坐着别动,洋人直脾气,说话不绕弯,几分钟就完事。
果然,张彪将多尔夫总教习带进来之后,这个德国人敬了个礼就递交了辞呈。
这下张之洞慌了,花大钱请来的教习怎么说走就走,要知道德国教官可不好请,全世界最强的陆军本来是法国,普法战争之后变成德国,德国陆军比英美俄法奥日都强,大清学德国准没错,多尔夫这个人也挺尽忠职守的,下雨天都照样出操,走了多尔夫,怕是再难请到这么好的教习了。
张彪赶紧替大人问话,是有人不遵号令,还是饮食起居哪里不习惯?
多尔夫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兵员素质太差,我怕继续教下去会得心脏病,提前见上帝。
这也是张之洞的心病,朝廷的心病,大清早年靠的是八旗劲旅和数量庞大的绿营,闹太平天国时,八旗绿营就不堪用了,是湘军和淮军这些团练打赢的战争,甲午之战,朝廷派出的是最能打的淮军,还不是一败涂地,所以才要练新军啊。
湖北有武恺军、武防军、武建军这些旧式军队,又有从江南护军前营调来的五百精兵,从这些人中挑选出一千人组成的新军班底,已经是张之洞能拿得出手的最强阵容,就这样多尔夫还嫌素质太差,上哪儿说理去。
张之洞沉吟一下,说授予总教习选人全权,这样总可以了吧。
他快七十岁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这洋人不是真的要辞职,而是嫌权力不够大,放不开手脚而已,那就给他权,反正是洋人,难不成还能养虎为患造反不成。
多尔夫还真就坡下驴,当场答应,并且提出第一个要求,外面那个千总看起来很好配合,我要他。
张之洞就问张彪,哪里来的千总?
纳兰接口道:“是卑职带来的人,刚捐的六品顶戴,未有实职,还有个师爷姓王。”
张之洞道:“一并叫进来。”
多尔夫又提出第二个要求,你们湖北的兵员不行,论当兵还得是山东人,我在青岛的时候访问过威海,英国人组建过华勇营,就是征募的当地百姓,那素质杠杠的。
张之洞头大,放着湖北人不用,千里遥远从山东征兵,这是嫌自己的钱包太鼓了么。
张彪出去将二人带了进来,张之洞只觉得点了两根蜡烛的签押房顿时亮堂起来,一个人的荣光和精神竟然如同白昼之光般闪耀,此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一切都是张之洞的幻觉,刘骁自身并不会发光,但他的气场是遮掩不住的,而张之洞偏偏就是对气场极其敏感的人,他为官多年什么人没见过,不论是太后老佛爷还是当今皇帝,亦或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都有相应的独特的气场,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气场不比他们差,甚至更强一些。
张之洞不禁想到一位故人,前两江总督太子少保陶澍就是一个慧眼识人的大才,陶家的女婿胡林翼还是八岁小孩时就被看中定了娃娃亲,后来陶澍又看中了一个连进士都考不上的穷教书先生,结成了儿女亲家,这个教书先生叫左宗棠。
眼下,张之洞觉得发现和陶澍第一次看到胡林翼左宗棠的心情一样,国家出人才了。
这些念头都在电光石火之间,张之洞坐着没动,下边刘骁一甩马蹄袖请安,嗓音洪亮,令人精神一振。
纳兰介绍说这位刘骁刘白龙,祖籍商州,出洋多年,经历颇丰,刚回到国内想报效朝廷,所以花钱捐了个官儿,这回跟自己来总督衙门,就是想求个实职。
他不说这些还好,一提什么出洋多年,就引起了张之洞微微的反感,这年头吹牛的人太多,仗着朝廷求贤若渴,什么阿猫阿狗都跳出来,张之洞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个天造之才,但不相信他有丰富的出洋经历。
“张彪,你去把我书架左侧第三本册子拿来。”张之洞说道。
张彪立刻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英国蒸汽船的说明手册来,张之洞让他交给刘骁。
这是当场考试啊,刘骁接过册子就傻眼了,他英语六级不假,但是掌握的单词量涉及不到十九世纪舰船专用术语啊,但他一点都不慌,按照音标念出来足够唬人就行了。
这一关轻松通过,关键在于考官也不会英语,只是拿册子来吓唬人罢了,刘骁念得对不对,张之洞也不知道,反正流利是肯定的。
张之洞又问他一些外洋的风土人情,如果真的游历过外国,定然会讲出一些坐轮船火车住客栈的经历,以及工厂大楼桥梁铁道的景象,这才是普通人能观察到的情况。
《白龙刘骁 第501章》第209章湖北新军(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