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五十六章 引种继续求推荐种子公司名字(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只有苜禾1号大规模种上后,20万亩盐碱地改良才能算是告一段落。

总体来说郭阳能接受,这可比自己搭建科研育种体系可省心多了。

那些跨国种企,每年投入十几亿刀的研发费,也远比不上他的育种效率。

而国内的大中小型种企,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每年投入几百万、上千万、上亿的研发费用,很多时候也难以培育出有价值的品种。

更多的是通过拍卖或者其它形式获得科研院校的植物新品种权转让。

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之初,就已经出现了千万元级别的大单。

2005年,我国单个水稻新品种的最高转让价——1000万元在金陵产生。

2008年,两优1128被龙平高科以1180万元拍得专属使用权,创下了杂交水稻“标王”纪录。

2010年,首都农作物品种转让权拍卖会上,某家首都的民营企业分别出资500万和700万一举拿下了两个大豆品种的独家生产经营权。

而到2023年时,品种转让价的最高记录被豫省新香的某款小麦品种推高到了1600余万元。

但这些都是极少数的个案,更多的品种是被收藏在了某个种质资源库的不起眼角落,等待着再次启封的那天。

在农业领域,一直存在着科研和产业脱节的问题:农业的科技成果很多,但转化率很低。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常年不足10%。

绝大多数成果都只是作为一份文件,被锁进了抽屉里。

实验室与大田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以品种权转让为例,除了少数热门品种实现了百万元级别以上的高收益,大部分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品种,转让价格不足10万元。

更多的是无人问津。

所以,当种子公司的人挥舞着钞票联系上西北地区各科研院校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最终种子公司采用买断的方式获得了包括玉米、小麦、油菜、甜椒、辣椒、西红柿、马铃薯、孜然等100余個品种的品种权。

此外,种子公司还趁机从这些院校的资源库里收刮了一大批已过了品种保护期的植物品种。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笔趣阁》第五十六章 引种继续求推荐种子公司名字(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