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住茅草屋,缺水缺电,拾柴做饭,吃咸菜疙瘩。
蚊虫飞舞,老鼠打架。
更难受的是,遇到暴雨、台风,嫩苗被毁,却束手无策,只能重头再来。
这样南繁北育的日子,他风雨无阻的干了23年。
23年里,培育的杂交玉米品种也有几个,但几年前,我国每年审定玉米品种都超过了100个。
他的品种只能算是区域性小品种,增产增收不明显,推广价值不高。
难释情怀。
于是退休后,他依然南来北往,坚守在育种一线。
终于在2000年培育出了郑单958,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得到了国家和农民的认可。
这下该歇下了吧!
不!
他依然不满足,他有了新的目标,不育化制种一直是国内玉米育种的痛处。
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
他像往常一样,在各地奔波。
去年在张掖做实验时,他就听说了天玉1号,那时醉心于研究,也就没重视。
但今年天玉1号却展现出了黑马的姿态,有一飞冲天的架势,各种业内媒体都在报道。
就像当初他的郑单958一样,火遍了大江南北!
更惊人的是天玉1号打出的产量宣传,亩产3000斤?
除了天玉1号外,先玉335也映入了眼帘。
鹤立鸡群的零售价,独树一帜的品种优势,消费市场的热捧。
详细了解后,愕然!
天玉1号是不育化制种?
无论是不是虚假宣传,他都充满了好奇心,随后便研究起了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路线。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起点》第五十一章 我本农民岂怕耕耘(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