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舆论微妙转向(第2/2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没错,可是做着做着,我就发现,外卖不只是让人吃饱肚子。它背后是人们对生活便利、对品质的追求。只有我们先做到懂顾客,才能让他们信任我们。”
听到这话,阿伟愣住了:“老板,你说的有点道理。”
实际上,林粤生已经开始构思“林记快点”的品牌故事,并通过各种渠道与顾客互动,强化品牌的情感纽带。
在系统任务的提示下,林粤生决定举办一场“顾客感恩日”活动。他在收银台前挂出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一张老照片,一段餐桌记忆。”
“只要拿出和‘林记快点’相关的照片或故事,就能获得精美菜品一份!”
活动当天,店铺迎来了许多老顾客。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姨递来一张泛黄的照片,笑着说道:“小林啊,这是我第一次吃你家饭的时候拍的,那时候你们还叫‘林记烧腊饭’,就几张小桌子!”
另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到柜台,分享她的故事:“林老板,我怀孕的时候特别馋你家的白切鸡。现在孩子都三岁了,每次叫外卖,他都点你们家的鸡饭。”
顾客们的热情超出了林粤生的预期,不少故事让他颇为感慨。这次活动不仅巩固了老顾客的信任,也让店铺的亲切形象深入人心。
“林老板,您店里这活动搞得好有创意啊!”《岭南日报》的记者小周也被吸引过来参与采访,“您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
林粤生淡然一笑:“有啊,我们想尝试让顾客直接参与菜品的创意设计。”
很快,他推出了一个新的活动——“顾客创意菜单征集”。通过纸质传单和店内宣传,林粤生邀请顾客提供菜品创意,并承诺将优胜创意加入店内菜单。
一个年轻人提交了“椒盐鸡软骨饭”的创意,还有人提议做“广式香芋排骨煲”,这些新颖的想法很快成为顾客讨论的热点话题。
最终,经过店内团队的评审和试验,几道创意菜被纳入正式菜单,并标注上了“顾客专属菜品”的字样。
这些互动不仅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更让“林记快点”的品牌多了一层“参与感”,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
随着“林记快点”知名度和销量双双提升,不少同行开始将林粤生视为学习对象。一些餐饮店老板甚至私下组织了交流会,专门研究“林记快点”的模式和优势。
在这些人中,也有一些早期质疑过林粤生的竞争者。一次偶然的场合,林粤生遇到了隔壁老陈——当初公开批评“林记快点”配送服务的人。
“林老板,你做得真不错,我是真服气。”老陈笑得有些尴尬,“有时间教教我怎么搞品牌吧。”
林粤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陈老板,你的煲仔饭口味好,先把质量搞上去,顾客自然会记住你的店。”
尽管话语简单,林粤生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别人能轻易复制的,因为“用心”是品牌的灵魂,无法被模仿。
一次本地商会的活动中,林粤生作为嘉宾受邀演讲。他坦率地分享了从起步到逆袭的经验,同时也讲到了行业的痛点:
“外卖的本质不是简单的餐饮转移,而是服务体验的全面升级。顾客的信任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哪怕有一天店铺扩展到十家、百家,我都希望每一个送到顾客手里的饭菜,都是我们用心做出来的。”
这番话被多家媒体引用,“用心”成为“林记快点”的品牌标签。
不久后,《岭南经济观察》甚至刊发了专题文章《林记快点:外卖行业创新的引领者》,全面剖析了其成功经验。文章中写道:
“从一家街头小店到岭南外卖行业的标杆,林记快点用不断的创新与服务意识刷新了人们对外卖的认知。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快捷饮食的需求,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升级。”
这篇报道为林粤生带来了更多曝光,也吸引了外地投资者的注意。
“林老板,有投资公司想跟你谈合作呢!”阿伟兴奋地跑进办公室。
林粤生点点头:“投资的事儿不急,现在最重要的是守住顾客的信任。”
然而,品牌效应的扩散已势不可挡,“林记快点”成为岭南地区年轻人心中的“外卖首选”。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提到外卖,总有人会说:“不如叫一份林记快点,稳!”
从街边小店到行业标杆,这不仅是一家外卖店的逆袭,更是林粤生“用心做事”理念的最好体现。
《粤菜厨神》第54章 舆论微妙转向(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