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王太监这样做,于公,赵光义的确是个可以承担大任的人;于私,主动亲近赵光义会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那么,赵光义这个时候在哪里呢?是在开封府还是在赵匡胤的内寝呢?我们从历史记载中根本得不到这一信息。据正史记载,当时,王太监到了开封府,见到赵光义,把皇帝驾崩的消息一说,并让他赶快进宫登基。赵光义犹豫了。
他说:&ot;我如果现在去,会遭到众人的议论,会被认为是先去抢夺权力。&ot;
王太监着急了,提醒他道:&ot;时间一长,帝位可就是别人的了。&ot;
赵光义这才做恍然大悟状,跟着王太监冒着大雪向宫中奔去。宫中的宋皇后一见王太监回来,就问:&ot;德芳来了吗?&ot;
王太监回头一指:&ot;是晋王。&ot;
宋皇后什么都明白了,知道大势已去,不可逆转。但她遇事不慌,向走进来的赵光义施礼说道:&ot;我们母子之命,全都依靠于君上了!&ot;
赵光义连忙还礼,连连点头,大有&ot;一切事都包在我身上&ot;的架势。
这就是正史所载的赵光义成为皇帝的过程,但它却没有记载赵光义什么时候回的开封府,也就是说,赵光义那天到底有没有回开封府还是个问题。
首先,皇宫守卫森严,赵光义如果在那天晚上回到开封府,必有执事太监做记录,但没有这个记录;其次,赵光义的酒量明显不如哥哥赵匡胤,而那天晚上,赵匡胤已经喝得烂醉如泥,一向善于拼酒的他又怎么可能让弟弟还有回去的力气?
等于说,赵光义那天晚上根本就没有离开皇宫,那么,又何来王太监去开封府请他一说呢?我想,那天晚上发生的真实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由于赵匡胤饮酒多年早已经种下了祸根,再加上他十月十八日得了病,而十九日晚上,他再度饮酒过量,就在凌晨时,他突然醒了。
一个人要死前都有征兆,赵匡胤也是这样。他的这一回光返照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所以,他就叫醒了弟弟赵光义。
并且写下了遗嘱:&ot;皇弟晋王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ot;
这当然只是一个猜测,但《宋会要辑稿》记录的这一遗嘱出于赵匡胤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么,遗嘱是什么时候写成的,什么时候交给赵光义的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赵匡胤平时的举动,他不可能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写这道遗嘱,那么,只能是在那年十月二十日凌晨。
赵匡胤自960年的农历正月初四登上皇帝宝座,至976年农历十月二十日死,共当了十六年零十个月的皇帝。享年只有五十岁。在他正感帝业兴旺,前途尚远的时候,突然死去了,给后世留下了千古之谜。就在他死掉的第二天,也就是976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一日,赵光义按照他的遗嘱正式即皇帝位。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会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呢?
传位之谜
事情还应该从北宋建国初期开始谈起。北宋建国初期,形势很不好。赵匡胤虽然迅速平定了后周皇族两个节度使的造反,但地位并不巩固,因为这两个节度使与宋朝周围的各个割据势力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赵匡胤有一天登上高山,眺望左右,发现,和他的王朝并存的还有南平、武平、南汉、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七个汉人政权,另外还有契丹、党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等于说,赵匡胤仍旧在五代十国的旋涡里,还没有挣扎出来。
这样一个并不巩固的政权,想要有前途,除了对内要重建一整套统治机构以防新的篡位之外,对外先要站稳脚跟,使自己不被其他割据势力消灭,然后才能谈下一步。但是,赵匡胤深知,他不过是把后周王朝改了个名字而已,后周虽然经过周世宗的内治外讨,但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何种方略与措施来确定攻击的目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赵匡胤当上皇帝第一年的冬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和弟弟晋王赵光义踏着碎琼乱玉来到了谋臣赵普的家。赵普见到两人,吓了一跳。经过谈话,赵普才知道皇帝是来问取天下之策的。
赵匡胤说:&ot;我想先攻北汉。&ot;
赵普急了,连连摇头说:&ot;太原(北汉的都城)是一天然屏障,挡西北(契丹、党项)之敌。如果拿下北汉,那么西北之敌就是我们来挡,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我觉得先对付其他割据势力,到时,北汉这个弹丸之地,不攻自取。&ot;赵匡胤微微一笑,赵光义也笑起来,说道:&ot;我们正是此意。&ot;
赵普也笑了,原来皇帝在跟自己开玩笑。其实,赵氏兄弟跟赵普开这个玩笑有更深层的用意。他们是想考察一下赵普的决策力,另外,还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结果,赵匡胤的想法得到了赵普的认同,而当初周世宗书记官王朴&ot;开边策&ot;的统一战略思想被赵匡胤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所谓&ot;先南后北&ot;,是先攻南唐。因为南唐是个富庶而文弱的王朝。因其富裕,攻灭它就可以获得充足的战备资源;因其文弱,就能取得用兵少、费时短、收效大的作战成果。当初,周世宗用此议,在三年内,亲征南唐数次,南唐皇帝被迫上降表,去帝号,以江划界,并进贡后周每年十万金银。由此,南唐长江以北十四州六十县都归了后周。正是这些富庶之地,为赵匡胤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皇权继承制度》第43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