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首先,李显比李旦年长,按照&ot;立嫡以长&ot;的制度,召回李显顺理成章。其次,李显被废后,虽然还有&ot;庐陵王&ot;之号,但已失去了太子地位。也就是说,他除非闹政变,不然绝不可能恢复帝位,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还能再当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将他召回,使其麻雀变凤凰,他必然会感恩戴德,释前嫌而尽孝理。最后,武则天想的是,既然已经决定立李氏子孙为太子,那就必须扩大李氏的势力,一个李旦是不够的,只能再重新培养一个李显。
该年九月,武则天在皇嗣李旦的强烈请求下立李显为太子,皇位继承问题已初步解决。
但是,李氏子孙与武氏诸王的矛盾年深日久,早已经成为很难解决掉的问题。为了使李氏继位得以顺利实现,也让武氏免除灭顶之灾,七十四岁高龄的武则天煞费苦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消弭李氏与武氏诸王之间的矛盾。
糅合李、武二氏
699年,宰相吉顼与亲王武懿宗统领军队击败了突厥可汗默啜。两人回到京城后在朝堂上争功,争得面红耳赤,都想把对方一拳打倒,顺势勒住对方的脖子。
而当时,武则天就在龙椅上坐着呢。开始,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她不想引起武氏和群臣的矛盾,更何况吉顼是她最看重的臣子。但听到后来,她发现吉顼由就事论事转到了人身攻击上。武则天可是武懿宗的亲戚,一般情况下,人身攻击都跟亲戚有关。所以,武则天忍不住了,大喝一声:&ot;吉宰相,你在朕面前就敢鄙视我武氏,何况平时呢?将来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呢!&ot;
吉顼吓得魂不附体,朝中大臣也是不敢喘气。还好,这件事武则天并没有深究。但给朝中大臣的一个印象是:这个老女人毕竟是武家的人,一旦有人对她武家不尊,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
果然不久后,吉顼就被武氏成员告发,说他的弟弟冒充高官,他也因此被贬为安固县尉。在跟武则天辞行时,他流下了泪水。
他看着武则天的白发,说道:&ot;臣今日一走,恐怕再也不能与陛下见面了。有些话必须要说的。&ot;
武则天就让他坐下,点头让他讲。
他坐稳后,却问道:&ot;把水土和成泥,有争端吗?&ot;
武则天摇头。
&ot;分一半塑成佛,一半塑成天尊,有争端吗?&ot;
武则天想了想,点了点头。
吉顼站起来,严肃地说道:&ot;宗室、外戚的位置如果摆得很分明,则天下安宁。现在太子已立而外戚还是王,这就是陛下驱使他们在日后争斗,两不得相安了。&ot;
武则天慢慢地叹口气,说道:&ot;我又何尝不知,但已经造成了这种局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好了。&ot;
吉顼还是流着泪走了,这一年,他年纪也不小了。不知道他的泪是为自己将要死而流还是为武则天的将要归西而流。
武则天绝不能撤销武氏成员的王爵,正是因为这些&ot;王&ot;还证明着她这个皇帝的存在。但她也并非没有想办法让李、武两族和睦共处。在这之前,她就已经做了许多希望两族能和睦如一家的举措。
圣历二年(699年)四月,武则天找来太子李显和当时被封为相王的李旦,还有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和武三思等,领着他们到了通天宫,她让这些人发誓,保证今后不互相残杀,并把誓文铸于铁券,藏于史馆,以为日后作凭证。
这显然是无可奈何之举,她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赌博,赌儿子的仁慈,赌侄子的自知之明。武则天自己大概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除了这一措施外,她还进行了下面的举措。
第一,李、武联姻。她让武承业的儿子娶了皇太子李显的女儿新都郡主,李显的另一个女儿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之子,安乐郡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在今天看来,这显然是近亲结婚,法律是不允许的。可在帝制时代,只要是出于政治需要,管什么近亲远亲呢。她不过是想借着这种婚姻关系融洽感情,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
第二,对李、武之间产生的摩擦坚决消除。701年秋季的一天,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到妹妹永泰郡主家做客。正巧妹夫武延基在家,三人谈了些宫外之事,就谈到了武则天当时宠幸的张氏兄弟,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做妹夫的武延基血气方刚,与妻子平时的关系就不怎么好,趁势闹将起来。李重润自然也不是好惹的。双方几乎把对方的十八代都翻了出来,惊动了四邻。武则天知道后,大怒不已,认为他们这是违背了通天宫誓约,伤了李、武和气,就下令让李显对李重润进行处罚。李显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杀掉了李重润,并命令女儿和女婿自杀,事情这才了结。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武则天一心维护通天宫誓约的决心被两族人清楚地看在眼里,从此,两族人的摩擦明显少了。
第三,与李氏拉近关系。自决意以李氏为太子后,武则天便开始注意从感情上与之接近。在立李显为太子后,她又立李显的诸子为王,诸女为郡主。把李旦封为相王,解除对他的软禁,授太子右卫率,复拜司徒、右羽林大将军,复令其诸子出阁。每次游宴玩乐之时,都要让太子、相王等相随,吟诗作赋,谈天说地。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在大足元年(701年),她亲率太子、相王及其诸子返回已二十年没有回过的长安。长安,是李唐王朝的标志,那里有李氏的宗庙和李治的陵寝,长安宫殿的宏伟庄严象征了李唐的江山。
《帝王政策》第39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