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40章(第1/1页)

言情小说www.yanqingxs.org

她西返长安,一个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从感情上缩短与李氏的距离,这个距离被她拉得实在太远了。她要尽可能地用各种办法将它拉近。

她的这一招也许真的起到了作用,据说,在西回长安途中,遭遇大雪,冰天雪地,武则天年纪老迈,腿脚先感觉到天气的寒冷,李显亲自为老母暖脚丫子。到同州时,地方官编排了《圣主还京舞》,武则天与李显一同观看,其乐融融。

在长安,武则天住了整整两年。如果不是长安三年(703年)八月的一场冰雹和暴雨,武则天很可能会继续住下去。该年十月,武则天离开长安,回到洛阳。第二年,武则天又想回长安,但大臣们认为她太老了,奔波劳累于身体没有好处。武则天这才放弃了长安之行。

也许,一个人老了以后,总会有落叶归根的想法。但那是普通人的想法,武则天或者也有这样的想法,可她总想回长安的原因还是想解除李、武之间的隔膜,缓和两族之间的矛盾。

最稳定的是最不稳定的

能出现本章开头的那一幕,有两个催化剂必不可少。第一,张柬之等人复兴李唐江山的大志;第二,让这些人挑起事端的理由。

张柬之是狄仁杰和姚元之推上来的,长安年间,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宰相,狄仁杰一下就想到了当时任荆州长史已经有六十五岁高龄的张柬之。这个年纪还在荆州做长史,在武则天的时代,很显然就是能力不够。此人虽然能力不够,可志向不小。他当初到荆州接替原长史时,两人到河上划船,他就对原长史说,此生必要恢复李唐江山。

在狄仁杰的推荐下,武则天没有任张柬之为宰相,而是把他召为洛州司马,后来迁为秋官侍郎。没有用他为宰相,因为武则天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能耐。后来,武则天派宰相姚元之为灵武军大使,行前,她让姚元之推荐一位宰相。

姚元之也说,张柬之此人可用。

武则天有点怀疑自己的识人能力了,她担心自己看错,仔细打听了一下此人,发现此人与自己同岁,就立即拜张柬之为宰相,进凤阁侍郎。

张柬之做上宰相后,就开始了谋划。先是用亲信桓彦范和李湛为左、右羽林军将军,这样他就暗暗地掌握了禁军。在唐朝,任何一场政变,都是禁军的功劳。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容易办了,张柬之找到的借口是中国老掉牙的借口--清君侧。这个借口的确是武则天给他们的。

武则天是个女人,而且称孤道寡了二十多年,到了晚年,寂寞之情可想而知。所以,她就养了两个小白脸,也就是张易之、张昌宗。从历史记载来看,此二人虽然被她养得白白胖胖,并且给了他们许多官职,但他们绝没有干政。这是武则天的高明之处,即使已快八十岁,她也没有半点糊涂。

但是,一个人权力太大,又没有自制力,肯定要犯一些错误。张氏兄弟的职责就是沟通外界与宫内,武则天希望通过这两人的努力能让自己把皇权维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她给了他们太多的权力,而这两个人又用手中的权力为非作歹。这无疑是给了别人口实,许多大臣都在这一问题上跟武则天交流过,但武则天并没有放在心上。她以为自己的私生活并不能成为别人攻击她的借口,因为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人攻击她的私生活,但她巧妙地化解了。

这一次,她以为也能如此;但这一次,情况已大不同。

因为她老了,还因为她老了都不肯把皇位让给太子李显。事实上,早在701年,一个草民对她不肯让位的行为就温和地告诫过她。此人叫苏安恒,是冀州的一个儒生。他通过各种关系向武则天上书,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希望武则天能封李氏成员为王,第二件事就是劝说武则天该收场时就收场,一旦到不能收场时,后悔就晚了。

武则天亲自召见了这位读书人,聊了些家常,就把他打发走了。可第二年八月,这个读书人见武则天没有任何动静,又写了一封信。话已经说得很露骨,坚决要武则天退位享清福,把皇位还给皇太子李显。

若是武则天以前的脾气,早把这个读书人一分为二了。但这一次,她并没有怪罪任何人,而是很安静地把信收起来,就当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她知道还江山于李氏是迟早的事,但她实在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这种事的发生。可是,她终究还是看到了。

张柬之,这个被她亲手提拔上来的人也亲手毁了她。在政变成功后,张柬之不断地逼迫这个和自己一样年纪的老太太让太子监国、交出大权、传位于太子,最后把她迁了出去,这才罢休。

武则天以为自己的权力能稳定到最后一刻,谁想,一场政变让她的希望化为乌有。她已经尽力为身后之事做了周密安排,但还是节外生枝。

身后难料事

武则天死后的第二个月,户部查完全国的人口,上奏朝廷,唐帝国已经有人口三千七百一十四万余,六百一十五万户,足足比永徽初年多出了一倍。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武则天执政的大唐帝国正在前进,武则天是成功的。

可惜,她永远也听不见了。而她临死前所立下的政治遗嘱已经无足轻重,因为帝号是必然要取消的,她的仇人也是必将被平反的。而她当年想要糅合李氏与武氏的愿望却最终没有实现。

《帝王政策》第40章(第1/1页)